DOI:10.16623/j.cnki.36-1341/c.2019.06.003 闽浙赣苏区是在方志敏等领导的弋横起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1930年7月,中共中央将闽北革命根据地划归赣东北特委领导。1932年12月,中共赣东北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改称闽浙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1935年1月苏区被国民党军占领。闽浙赣苏区之所以能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显然与苏区抓住时机大力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是分不开的。其中开创了闽浙赣苏区急需和必要的科技事业,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学术界尚无专门、系统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对此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闽浙赣苏区医疗科技的开创 当时闽浙赣苏区缺医少药的情况较为严重,对红军和工农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创办医疗机构、吸纳和培养医疗技术人才,成为苏区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闽浙赣苏区创办了必要的医疗机构,开创了基本的医疗事业。 1928年7月,方志敏委派李长先赴弋阳九区仙湖村筹办一个红军医疗所,开办后即接纳30多名病员。1930年7月,红军医疗所改建为红军医院。1931年9月初,中共赣东北省委成立,红军医院随之改称为赣东北红军总医院。总医院设有内科和外科,可收容伤员500至800人。为减轻总院压力,普及发展赣东北苏区的卫生事业,总医院又陆续开设了4个分院。第一分院设在贵溪朱家,可容纳伤员300余名;第二分院设在横峰青板桥王塘源;第三分院设在漆工黄家源;第四分院设于德兴小梅坞。1934年11月,省苏所在地葛源失陷,总医院迁至德兴大田村。根据省委指示,疏散全部伤病员,红军医院的历史就此结束。①1930年,横峰县葛源成立了一个为苏区群众治病的工农医院,在卫生运动中负责接种牛痘、防疫注射等工作。1934年葛源失陷后,转移到德兴县螺蛳坞。② 另外,1930年春,闽北的大安街陶观厂也创建了红军医院,有工作人员20多人。1931年秋,发展到近70人,设有内科和外科,可接收伤员200至300人。1933年春,又在大安的张山头创办了闽北红军医院调养所,即中医院,有医务工作人员30多人,可接收伤病员100多人。③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后,闽北红军医院也转移到铅山县的石垄,并进行了精简,将医院改为医疗所。 其次,在创办医疗机构的同时,通过争取、团结旧医疗技术人员与自主培养相结合,吸纳和培养医疗技术人才。 在筹办赣东北红军医疗所时,李长先在弋阳九区物色了一位粗通医道的老武术师傅杜振芳,由他为主治医师。为了迅速组建医护队伍,培养根据地自己的医务技术人才,医疗所招收了4名农家子弟当学徒,他们是横峰县青板乡徐村的胡广财、胡广买,弋阳县烈桥乡仙湖村的刘济铭,还有一名是广东人。④1930年夏初,红军攻下铅山河口镇。在撤离河口时,带回一名在镇上开业的医师何秀夫,连同他诊疗所的全部药物和医疗器械。这位医师毕业于厦门医科学校,擅长外伤科,正是红军最需要的人才。他受到了方志敏的诚挚相待,何秀夫终于乐意留在红军医疗所。不久,红军打下乐平鸣山,又带回一名罗医官(原国民党部队医生),并缴获一批数量可观的药物及医疗器械等战利品。更可喜的是景德镇有位医学博士邹思孟也随红军,投奔苏区了。红军医疗所改建为红军医院后,聘请毕业于日本千叶医科大学的邹思孟为院长,政委方远辉,后由邵伯平接任,外科主任何秀夫、内科主任邓怀民,事务主任钟志。总医院下设的第一分院首任院长邓怀民,后由龚向林(何秀夫的学生)担任;第二分院院长初为杨医官(原是白军医官),后由张德华接任;第四分院院长邹三元(邹琦之父)。⑤何秀夫还兼任闽浙赣省工农医院院长。 为培养红军的医疗人才,闽浙赣苏区创办了两所医学校,其培养的医疗技术人才为发展赣东北苏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所是赣东北红军总医院于1930年创办的附属医务学校。学校挑选了一批有文化基础的人,连同在秋浦动员而来的30多名中学生,此外还招收了原来在本地学医的老学徒、医院的护士,共有学员200余名。有些学员很快地学会了做截肢、剖腹等手术。1932年8月,学员毕业后,都分别派到各个工作岗位。不久,红军总医院又迁至弋阳磨盘山的祝家村,总院政委是舒翼同志,后由陆吉龄继任,院长是邹思孟。总院除了给红军伤病员看病,还继续办了医务训练班,训练了40多名学员,分配到各红军分院去当见习生。⑥很多学员还成为红军部队和地方医院的骨干或担任领导职务。其中学员徐有权担任了红十军的卫生部长、张善煌担任了省工农医院的副院长、张有昆担任了北上抗日先遣队总部代理卫生部长。⑦1933年3月,闽浙赣全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议案中也明确提出:“红军医院与工农医院必须尽可能培植一批医生,以医治红军和群众的伤病”。⑧ 另一所是闽浙赣苏区创办的卫生学校。1930年10月18日,在红军医院驻地弋阳仙湖村成立赣东北苏区卫生学校,这是中共创办的最早的卫生学校。⑨方志敏、邵式平在学校成立大会上,勉励学员学好本领,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服务。不久,红军攻克安徽秋浦县城,动员了县立南门岭高学堂32名学生加入卫生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红军医院的骨干力量。卫校共有学员240余名,校长邹思孟,政委邵伯平,设外科、内科、战伤科。外科主任教员何秀夫,内科主任教员邓怀民,战伤科主任教员邹思孟。1932年春,赣东北苏区卫生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全体毕业。除少数留在赣东北省红军医院总院工作外,其余先后分配到赣东北红军(红十军)各连卫生队、总院第一分院、第二分院、第三分院和第四分院工作。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