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情感与审美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向荣,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浙江省钱江学者;雷云茜,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沙 411105)。

原文出处:
探索与争鸣

内容提要:

在充斥着竞速的全球化时代,速度不仅呈现于经济与城市发展的诸种物质层面,更重塑了我们观看与感知世界的方式。外部世界的快节奏不断侵扰现代个体的日常生活,现代人的情感焦虑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症候。情感焦虑的生成与社会加速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这种快速的现代性体验从时间感知的维度建构了一种情感现代性。面对不断加速的都市生活节奏,关注个体内心的“慢速生活”理念和“慢速美学”观念的出现,反映出速度生存之下的都市人的精神与情感救赎诉求。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各种城市圈、城市群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西方经历数百年的发展变迁过程被压缩在了短短数十年之间。加速的工业化进程给现代城市带来了日新月异的面貌,交通工具的提速升级加快了地域间的流动,媒介技术的革新更是进一步加深了现代人体验的瞬息万变感觉。从快速崛起的城市群、奔驰前行的高铁,到极速派送的外卖、秒支付的扫脸验证模式,不断提升的“中国速度”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事件和刺激的与日俱增也成了现代人最为深刻的感受,现代人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被不断重塑。都市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快速或不断加速的时间体验,城市以及存在其中的社会空间成了这种现代性体验发生的主要场所。但值得关注的是,外部世界的加速开始浸入现代个体的日常生活,背后掩藏的是一系列精神与情感问题。笔者以为,快速的现代性体验从时间感知的维度建构了一种情感现代性。面对不断加速的都市生活节奏,关注个体内心的“慢速生活”理念和“慢速美学”观念的出现,反映出速度生存之下的都市人的精神与情感救赎诉求。

      加速时代的情感焦虑

      在全球化时代,社会生活各层面的不断加速使得“速度”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景观,“加速逻辑”①不仅作用于经济与城市发展的诸种物质层面,更重塑了我们观看与感知世界的方式。约翰·汤林森提出,在“即时性”主导的当下社会,触手可及的商品、快速传播的信息以及各种欲望的即时满足已然形塑了一种全新的“速度文化”②。然而,速度给人们带来了便利、轻快和解放,同时也带来了时空的焦虑感、个体的不安全感以及意义的丧失感。在都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难以跟上外界的快节奏,个体生活体验变得越来越丰富了,但可借鉴的有效经验却变得日益匮乏,未来充满了各种不可预测性。而且,社会的快速变迁给现代人带来了一种时间飞速流逝的感觉,这使得人们行动急不可耐、内心静不下来,焦虑俨然成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病。

      这种广泛存在的“焦虑”被定义为对一些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过度担忧的一种情感体验,过度的、持续的焦虑情绪会带来难以消解的痛苦,引发严重的心理病症。弗洛伊德区分了真实的焦虑和病理学的焦虑,认为“真实的焦虑”是对外界危机的一种知觉反应,附着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之上。“神经症的焦虑”则包含“一种普遍的忧虑,一种所谓‘浮动着的焦虑’,……这种状态可称为期待的恐惧或焦虑性期望”③。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病理学的焦虑缺乏具体的情境,表现出一种无由来的神经紧张和紊乱,甚至成为生理疾病的内在隐患,而现实性的真实焦虑则表现为一种对现实情境的焦虑的情绪反应。沿着弗洛伊德的论述,笔者以为,在现代性都市生存中,现代人真实地生活在焦虑之中,这种焦虑的情感体验普遍存在于网络消费、个体交往、日常工作等现实情境中,并逐渐从个体情绪发展为一种典型的时代症候。

      首先,网络购物的消费逻辑浮现出现代人的焦虑情绪。随着消费经济与网络媒介的联结,“网购经济”应运而生。互联网拓展了极为广阔的消费市场,中国人正以惊人的速度创造着新的消费纪录,展现出网络消费的速度与激情。2019年,天猫双十一购物节官方数据见证了网络购物的狂欢:1分钟超65亿元,1分36秒超100亿元,5分25秒超300亿元,12分49秒超500亿元,最终成交额达2684亿元,再破2018年2135亿元的纪录。以秒刷新的实时数据展现了网民们惊人的购买速度。双十一由“光棍节”摇身变为“购物节”,将网络消费的主要对象——单身年轻人的情感需求成功转化为商业价值。可以说,快速攀升的销量令商家们欣喜和振奋,然而这种销售模式所带来的冲动消费以及非理性的购物成瘾,却给人们带来了更深的情感焦虑。

      在当下消费时代,网络购物不再如最初那样给人们带来便捷的消费体验,更主要的是,商家通过大数据和购物规则操控着消费者的时间和金钱,甚至宰制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鲍德里亚在分析消费社会时认为,消费的逻辑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操纵”,因为人们在消费物的同时也消费这种神话。④今天,商品从“耐用品的世界”走向“设计即淘汰的一次性产品”⑤,人们的消费并非仅仅因为实际需要。从“买买买”到“断舍离”,反应的是一种与消费社会时尚生产模式相对应的快消模式。然而,当消费的激情退去,丢弃和“断舍离”就成了人们的必然选择,现代人的焦虑情绪也开始不断蔓延。

      其次,现代人社会交往中的情感焦虑正在日益加深。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络将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裹挟其中。在地铁、公交、街道等公共空间中随处可见“低头族”的身影,甚至在居住的私人空间中人们也更多地选择面对显示屏,而不是将时间用于面对面交流。网络媒介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现代人的交流日益快捷,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则开始依赖于“屏社交”。虽然使用社交媒体可以快速获取信息以及拓展人际关系,但不断刷新的信息流刺激着紧张的神经,被美化的图像信息激发着攀比的欲望,虚拟的人际关系制造着亲密的幻觉,而真实的社会交往则被隔离。

      除了“屏社交”,加速时代的“外卖”现象也体现出现代人社会交往中的焦虑。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外卖点餐逐渐成为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餐饮时尚。外卖小哥争分夺秒、风雨无阻地为写字楼白领和宅族们运送着一日三餐。在忙碌的生活中选择“点外卖”比起线下聚餐似乎节约了更多的时间成本,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时间焦虑和生存压力。然而,过于依赖点外卖显然减少了人们外出的频率,对吃饭这项基本社交活动的忽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交的弱化。热衷于吃外卖的年轻人通常也更倾向于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中寻找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长期依赖于“屏社交”看似缓解了生活的单调和无聊,实际上无法解除内心的孤独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