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人格与政治行为 政治人格,又称政治个性,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持久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在政治心理中具有重大的作用,直接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和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承担的角色(注: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第507页。)。政治人格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它通过影响政治主体的行为,从而对政治行为的指向——社会存在,发挥能动作用。 政治主体特别是那些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无不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如人们熟知的拿破仑的傲慢、林肯的谦和、邱吉尔的豪爽、希特勒的狂妄,都是他们性格特征的写照。在政治生涯中,拿破仑雄心勃勃、睥睨一切、穷兵黩武;林肯贴近人民、关心民瘼,提出“民有、民治、民享”口号,向违反人性的南方农奴制开战;邱吉尔临危不惧、慨然受命,领导英国人民粉碎了纳粹德国的猖狂进攻;希特勒骄横自大、野心膨胀,悍然发动二战;这些人物的政治作为似乎总是和他们独特的个性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可以肯定,领袖人物的政治人格和他们的政治行为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虽然这种联系是若隐若现、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但它的确存在。“江山代有才人出”固然不错,但是经过千锤万凿、大浪滔沙,历史最终也只是锻造出少数屈指可数的人物。伟人所以成为伟人,绝非偶然,除了客观环境提供了条件或机遇,恐怕还需要成长的“潜质”,这种“潜质”就是领袖人物不同凡响的心理特质。尽管这种心理特质就其根源来说也是为客观环境所造成的,但这种特质毕竟不是人人都具备的,而只能为少数人所独具。毫无疑问,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具有独特政治人格的杰出人物。 二、毛泽东极致的政治人格 毛泽东作为中国20世纪的历史巨人,其政治人格是一个丰富多采而又复杂的多面体,甚至有些扑朔迷离,难以把握。但拂去笼罩它的飘忽空蒙的雾霭,便可突现它那高耸的峰峦。毛泽东的独特之处在于: 1.抱负宏大是毛泽东政治个性最为显明的特征,表现为极为强烈的事业成就感、政治参与意识和特立不凡、挥洒自如的个性特征。1910年,他在去湘乡东山小学读书时,就立下了志在四方、建功立业的誓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在一师期间,他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显示出乘万里风、破万里浪的抱负。毛泽东的政治参与意识之强烈也是罕见的。他在《民众的大联合》中宣告:“天下者我们之天下。国家者我们之国家。社会者我们之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表现出天生我材、必当大任,救国救民、责无旁贷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指点江山、经略天下、舍我其谁的主人翁态度。在他那汪洋恣睢、气魄盖世的伟大诗篇中,更是表露出一匡天下、囊括四海的宏大政治抱负。他忆及往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向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卑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宣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些都显示了诗人力图超越时空、俯视万类进而驾驭乾坤的雄心壮志和非凡气概。 宏大的抱负赋予了毛泽东洒脱甚至径情直遂的个性。毛泽东性格刚毅,他声称“性不好束缚”,认准一个道理,绝不随波逐流。正因为如此,他与上级的关系总是比较紧张,几度被罢官、受打击,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的正确主张终于在遵义会议上得到公认。在毛泽东的价值选择上,他认为有人格的生存第一,奋斗被杀第二,自杀第三,屈服第四,他最深恶痛绝的就是屈服。毛泽东反对个人主义,主张集体主义,但他主张将个人主义与个性发展区别开来,在反对个人主义的同时,鼓励个性发展。他说:“解放个性,这也是民主对封建革命必然包括的。有人说我们忽视或压制个性,这是不对的。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注:《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39页。)。毛泽东还非常欣赏《西游记》中那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孙大圣,并在诗中加以赞誉。其个性就如同孙大圣般奔放和冲决一切罗网。很难想象一个个性扭曲、精神萎顿、唯唯诺诺、暮气沉沉的人会成长为一往无前、纵横捭阖、扭转乾坤的大政治家。正是宏大的抱负和洒脱的个性造就了毛泽东这样“超凡魅力型”的领袖人物。 2.挑战意识是毛泽东政治人格又一突出的特征,表现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反抗意识。他在1919年的日记中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热切呼唤和期待着火热的斗争生活。毛泽东晚年认为,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斗争哲学,即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推翻旧世界的斗争武器。他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注:《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87页。)。他用对立统一规律说明任何社会都有斗争,他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个扯皮的主义,就是讲矛盾讲斗争的。矛盾是经常有的,有矛盾就有斗争”(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73页。)。在《贺新郎·读史》一词中,毛泽东吟道:“人世难逢开口笑,到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在毛泽东看来,人类社会实际上是一部充满血泪和苦难的斗争史。 挑战意识和斗争精神赋予了毛泽东政治人格以钢铁意志和无畏气概。大革命失败后,悲观失望情绪弥漫革命队伍,林彪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却以诗人的激情描绘革命前途:“它是站在海岸遥望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6页。),他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毛泽东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人格力量给予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力地支撑了毛泽东度过其漫长政治生涯中的失意岁月。他曾说自己“得过三次大的处分”(注:毛泽东《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参见《党的文献》,1993年,第四期。),其中被剥夺军权最长的一次达两年零三个月。毛泽东所以能够屡仆屡起,是由于他面对一次次“排挤打击”,没有消沉自弃,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精神与错误路线斗争,并凭借他的智慧和力量,每每得以复出,终于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牢固的领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