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内部审计定位,提升内部审计效能

作 者:

作者简介:
邱高松,湖南工商大学审计处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0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创新定位和提升效能,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就创新内部审计定位和提升内部审计效能提出具体构想。

      创新内部审计定位

      进入新时代以来,内部审计的定位由“管理+效益”演进为“治理+效能”。“治理+效能”的创新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审计目标的高引领性。内部审计定位为“治理+效能”,审计目标是完善治理、提高绩效和提升能力。完善治理,就是开展治理专项审计,发现和揭示组织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改进完善组织治理。提高绩效,就是通过绩效审计发现和揭示组织绩效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整改意见,促进组织加强管理、完善治理和提高综合效益。提升能力,就是发挥审计在提升组织内部治理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

      二是审计对象的高层次性。创新定位“治理+效能”下的审计对象,具有高层次性。具体来说,一方面,内部审计定位为“治理+效能”,其所涉及的委托代理责任关系是组织治理层面,即以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的权责运行情况为审计对象,这体现了审计对象的高层次性。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具体业务领域更为宏观广阔,如实施战略审计、治理责任审计、治理绩效审计、治理能力审计等,这体现了审计对象涉猎业务内容的高层次性。

      三是审计技术方法的高要求性。在审计取证方法上,就战略审计、治理责任审计、治理绩效审计、治理能力审计等特殊类型项目来说,审计人员既要掌握好结果导向法中的传统常规审计方法,又要运用好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如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

      提升内部审计效能

      在前述创新内部审计定位、为其不断赋能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不断拓展提升内部审计效能路径。

      (一)开创效能导向审计模式

      审计模式又称审计取证模式,是指在实施审计项目中所采取的审计计划、审计策略及审计方式方法的总称。它规定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时,应该何时入手、从何入手、如何入手等业务事项,即解决审计取证导向问题。审计模式的发展经历了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阶段,分别以账项、制度和风险为导向进行审计取证以实现审计目标。那么,内部审计创新定位为“治理+效能”,其审计模式应当以效能为审计导向,即以“提高治理绩效,提升发展能力”为导向实施审计,体现结果导向思维。换而言之,内部审计在选择审计取证切入点时,要在对被审计单位治理绩效及其发展能力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审计实施的范围、时间和重点。

      (二)拓展内部审计思维

      在内部审计创新定位为“治理+效能”的视角下,提升内部审计效能,应不断拓展内部审计思维。一是树立审计战略思维。审计整体效能的发挥与实现,需要运用审计战略思维。内部审计应善用战略思维统领、谋划和部署工作;善用战略眼光审时度势,把好内部审计发展大势与方向;善谋大局做好规划,抓住“围绕中心、护航发展”战略定位,统筹谋划内部审计工作,增强内部审计大局观与规划性。二是树立审计精准思维。审计效能取决于审计质量,审计精准影响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应树立审计精准思维,提高审计精准性。首先,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精准性。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要讲究科学方法,如采取智能化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系统数据关联分析,运用大数据捕捉信息、精准发现、精准定性,提高内部审计精准性。其次,提高审计覆盖面的精准性。内部审计应拓展审计领域,消除审计监督盲区,实现审计全覆盖。

      (三)激发内部审计动能

      内部审计效能的提升离不开激发内部审计动能,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培育内部审计新动能。一是改革内部审计管理体制,释放审计体制动能。党的十九大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为顺应新时代要求与审计环境变化,应改革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笔者建议实行“单位主管领导+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行业协会监管”模式。另外,国有企业可建立党委审计委员会。二是健全内部审计激励约束机制,激活审计机制效能,培育内部审计新动能。健全内部审计激励约束机制,可建立奖惩制度。如创建审计工作绩效考评机制,根据考评结果,对审计业绩突出的审计人员进行绩效奖励或晋级;反之,实行相应绩效扣减或降级。

      (四)开展治理效能审计

      把握内部审计创新定位和提升效能的关键是开展治理效能审计。

      首先,内部审计应把握治理效能审计的重点。一是开展治理能力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治理能力及其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揭示其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促进被审计单位挖潜治理能力、提升治理能力。二是开展治理绩效审计。对被审计单位治理业绩和效果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提出审计意见与改进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治理结构、强化治理责任、提高治理效果。

      其次,内部审计应采纳治理效能审计的方法。在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统筹运用风险控制审计与管理审计方法,分析治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对治理的影响程度,提出治理改进方案和风险防控措施,为完善治理结构与实现治理目标提供保证。另外,在运用审计取证方法上,对于绩效和能力方面的特殊业务类型审计,要做到传统审计方法与现代审计技术相结合,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