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6年4 月中央文献研究室举办的周恩来研究述评学术讨论会上,笔者曾经提出:要加强周恩来历史定位的研究,即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怎样?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地位怎样?认为这是一个应当研究的问题。现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草成拙文,以求教于同道,希冀抛砖引玉。 一、用中华民族的“三不朽”标准评价周恩来 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这是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概括。这个概括是从20世纪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基本进程的三次革命,这三个伟大人物分别是这三次革命的主要领导者这个视角立论的。它有助于人们从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和把握中国20世纪历史的基本进程,从而更好地认识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的历史性巨变的历史地位和意义,认识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这次历史性巨变的领导者和理论旗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笔者完全赞同这个概括。 但是,如果把20世纪的中国放在中华民族已有的数千年历史和还要延续下去的历史长河中来认识,如果着重从历史人物对20世纪中国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研究,那末,除了上面三位以外,还可以论列几位历史伟人。这里着重讲讲周恩来。君不见,无论走进一些工农群众还是知识分子家庭,都能见到一张周恩来的标准像,或者晚年坐在沙发上的那张被广为称道的侧面像(即1973年意大利摄影家焦尔乔·洛迪拍摄的《沉思中的周恩来》彩照)。这说明平民百姓心中自有评价历史人物的一杆秤。周恩来已被朴实地认定为他们崇敬的伟人之一。 在笔者看来,周恩来尽管不是20世纪中国三次革命的主要开创者,但是他的思想和业绩与这三个历史伟人都有密切的关联。综合他在多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影响,用中华民族历史上评价人物的传统标准作理论上的定位分析,将周恩来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位伟人,对他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大(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里,我们不去评价春秋宋国国君的历史是非。只是指出,以此为据,古人将“立功”、“立言”、“立德”称之为“不朽之盛事”的“三不朽”,虽然没有成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法定标准,但却是历代论史的一个事实上的标准。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在这片繁衍华夏子孙的土地上,涌现出无数伟人。姑且不论一般性的伟人,就是属于世界级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大诗人等也不胜枚举。开创中国史书写历史人物之先河的《史记》,专辟有“本纪”、“世家”、“列传”等等。属于“本纪”一类的,有世界级的伟人;属于“列传”一类的,也有世界级伟人。历史学家评价这些历史人物,无论臧否褒贬,大都兼顾了立功、立言、立德三个方面。当然,历史学家们的立场、史观不同,对“功”、“言”、“德”的具体内容的认识也就不同,从而对同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如果按照司马迁的分类法来看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可能分属于不同系列。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将现代人物同古代人物简单类比。但即便如此,这种区分也只是说明历史人物所属系列不同,不是讲其伟大的等级不同。 笔者认为,把“立功”、“立言”、“立德”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这个评价标准至少有这样几个优点: ——它体现了评价历史人物标准的多元性和全面性。历史人物有各种类别,也各具特色。评价标准应当多元。既不应当用某个单一的标准去生硬地衡量各色人等,也不应当只拿一个方面的标准去评价某一个人物。既可对不同的人物或言“功”,或言“言”,或言“德”,也可对同一个人物又言“功”、言“言”、言“德”。这样评价历史人物更具客观性,更加丰满,更富立体感。 ——它体现了评价标准的文化精神。征战、武功,无疑对历史有重大影响,但是一个民族、国家决不能仅仅只有这个。曾几何时,有的民族、国家,武功彪炳,甚至征服世界,建立过大帝国,但最后还是逃脱不了灭亡的厄运。这里原因很多,其中一条是缺少文化精神。这与其不重视“立言”、“立德”不无关系。评价历史人物,既重“立功”,又重“立言”、“立德”,是提倡一种文化精神不可缺少的。“三不朽”的评价标准,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对不朽的历史人物的具体要求。 ——它体现了评价标准的民族传统。仅《左传》典籍流传至今就在两千年以上。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在倡导这种文化精神。许多历史人物在这“三不朽”方面真正做到了不朽,其佳话为历代传诵,经久不衰。可以说,这种精神已成为一种民族传统。这是中华民族能够绵延不断的一个精神条件,也是对世界历史文化、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这“三不朽”与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并不相悖,或者说,“三不朽”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的载体,因而完全可以作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个标准。 用这个“三不朽”的标准来评价周恩来,在笔者看来,无论就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作用而言,还是从他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来看,或者说,从他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影响力、对中国人民的亲和力,以及从世界历史对中国历史人物的认同率来看,周恩来都可堪称中华民族的又一位伟人。 二、从“立功”看周恩来的伟业巨绩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先进的、强大的民族,曾经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数百年。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封建帝国渐渐地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社会发展史看,由完整的封建社会变成在半封建社会中有了半资本主义成分,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而言,应当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就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变成只能行使部分主权的半殖民地社会而言,则是民族的奇耻大辱。这个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何况这两个半个——“半殖民地”和“半资本主义”,并不是一半对一半,而是前者成分大大重于后者成分,因而,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势力的双重统治,使中华民族极度衰败,濒临灭亡的边缘。拯救中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振兴中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任务。孙中山从19世纪起为此奋斗了40余年。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的未竟之业,自创党以来一直为此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如果说毛泽东一代主要是解决了第一个历史任务,那么,邓小平一代则更多地是在解决第二个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