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一国两制”构想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台湾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研究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们党用“一国两制”方式和平统一祖国构想的形成有着几十年的酝酿、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周恩来起了巨大作用。

      一 从“一手”到“两手”

      建国前后,与国民党进行军事斗争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蒋介石逃往台湾之后,我们党的方针是“宜将剩勇追穷寇”(注: 引自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一鼓作气,解放台湾,彻底消灭蒋介石军事集团,实现全中国的统一。为此,我们党曾设想了多种武力解放台湾的方案,并为此着意积累海战经验。周恩来作为我们党军事方面主要决策人之一,协助毛泽东指挥了我军沿海作战,并对武力解放台湾作了多种构想。简言之,当时我们党解决台湾问题实际上只有“一手”,这就是武力解放台湾。周恩来也不例外,头脑中也只有“一手”。

      50年代初,形势发生了变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由于台湾方面的海空防御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加之朝鲜战争已经爆发,我们为避免两面作战,确保抗美援朝这一用兵重心,不得不对武力解放台湾采取从缓的方针。在此背景之下,台湾问题的发展出现了两个趋向:一个趋向是将海峡两岸的问题视为中国内政,由国共两党解决。另一个趋向是把台湾问题国际化,使之成为更大范围的国际性问题。后一个趋向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所要竭力制造的,而蒋介石集团为了争取生存,亦对此采取暖昧态度。我们党坚决反对第二个趋向。

      为了粉碎西方反华势力分裂中国的阴谋,争取顺利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党对台方略发生了从“一手”到“两手”的转变,即从单纯强调武力解放台湾的“一手”,转变到既坚持武力解放台湾,又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两手”。周恩来是这一转变方略的主要制定者和推动者。当时周恩来一方面严厉谴责美国侵略台湾,坚持武力解放台湾的立场和口号,同时也提出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1950年6月28日,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严厉驳斥杜鲁门27日关于台湾地位未定的声明,斥责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协防”台湾海峡,武装侵略台湾(注:《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37页、237页、238页、264页、270页、280页、277页、287页、288页、288页、293页、294页、294—295页、303页、303页、314页、307—308页、311页、 300页。)。周恩来这一声明得到了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全国各界人士的响应。同年7 月22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发出的《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人民必定能击败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解放全中国(注:《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37页、237页、238页、264页、270页、280页、277页、287页、288页、288页、293页、294页、294—295页、303页、303页、314页、307—308页、311页、 300页。)。10月25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也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号召台湾人民团结起来,反对美国侵略者,消灭蒋介石残余势力,并指出:台湾永远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人民要永远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台湾人民的光荣任务是紧密团结起来,发扬“二·二八”勇敢无畏的精神,为解放台湾创造有利条件(注:《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37页、237页、238页、264页、270页、280页、277页、287页、288页、288页、293页、294页、294—295页、303页、303页、314页、307—308页、311页、300页。)。此后, 周恩来在会见外宾谈到台湾问题时从不放弃武力解放的原则。同时他把着力点集中于进一步揭露美国反动派分裂中国的图谋。1954年9月, 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就台湾问题严正指出:一切想把台湾交给联合国托管,或者交中立国代管,以及“中立化”台湾和制造所谓“台湾独立国”的主张都是企图割裂中国领土,奴役台湾的中国人民使美国侵占台湾的行为合法化。这都是中国人民绝对不允许的(注:《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37页、237页、238页、264页、270页、280页、277页、287页、288页、288页、293页、294页、294—295页、303页、303页、314页、307—308页、311页、 300页。)。周恩来在坚持武力解放台湾这“一手”的同时,又提出了另一手——和平解放台湾。1955年5月13日, 周恩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时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用战争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注:《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37页、237页、238页、264页、270页、280页、277页、287页、288页、288页、293页、294页、294—295页、303页、303页、314页、307—308页、311页、300页。)。1956年6月28日,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又重申,我国政府曾经再三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他代表中国政府正式表示了我们党和我国人民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且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谈判。为了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他再次宣布:爱国不分先后,不管过去犯过多大罪过,都本着“爱国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他欢迎国民党军政人员为和平解放台湾发挥重要作用,并希望他们回祖国大陆省亲、探友、通讯,准备给予各种方便和协助(注:《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37 页、237页、238页、264页、270页、280页、277页、287页、288页、 288页、293页、294页、294—295页、303页、303页、314页、307—308 页、311页、300页。)。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提出和平解放台湾这一手政策后,同样受到了各界响应,当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两手”政策时,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2 月发表了《告台湾军政人员书》,希望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响应祖国号召,为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尽力(注:《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37 页、237页、238页、264页、270页、280页、277页、287页、288页、 288页、293页、294页、294—295页、303页、303页、314页、307—308 页、311页、300页。)。许多民主党派的要人如张治中等,也积极为和平统一祖国而宣传、奔走。实际上,“两手”政策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共识。

      我们党在解放台湾问题上从“一手”到“两手”的政策转变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坚持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提出“两手”政策,并没有放弃祖国统一总目标,也没有放弃武力解决的原则,同时又不至于陷入单一武力解决台湾的方案,这增加了我们处理台湾问题政策的灵活性,为多方案解决台湾问题开拓了广阔空间。其次,它争取了人心,不仅得到全国人民拥护,受到民主党派的赞成,而且利于争取台湾军政人员。应该说此后台湾一些军事人员不断驾机起义返回祖国大陆以及一些台湾军政大员弃暗投明,与此不无关系。再次,它在坚持一定要解放台湾以实现祖国统一大原则前提下,把武力解放台湾这“一手”放在了从缓地位,避免了我们在朝鲜、台湾两方面用兵的处境,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最后,它向世人再次强调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坚决反对台湾问题国际化,增加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打击了搞“两个中国”的活动。

      二 “和”的主导倾向与“合”的方案

      我们党提出“两手”政策,对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一方面,在我们的揭露下,美国帝国主义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被暴露,引起了台湾上层的注意。蒋介石用“反攻大陆”(注:《中国国民党大事记》(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第470页、455页、459页。)、“完成革命的中心问题”(注:《中国国民党大事记》(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第470页、455页、459页。)、“反对从金、马等沿海岛屿撤军”、“并无接受杜勒斯谈话的义务”(注:《中国国民党大事记》(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第470页、455页、459页。)的方式,多次表示了他们不允许搞“两个中国”的态度。实际上,在一个中国的问题上,国共两党已具有共识。这就粉碎了美国反动派借口所谓台湾地位问题未定而制造分裂中国的阴谋。加上美国政府多次向蒋介石施加压力,又搞“拉陈(诚)抑蒋(介石)”活动,使蒋介石集团与美国政府之间也相当微妙。另一方面,蒋介石集团顽固坚持拒绝和谈的立场,使和平统一工作难以进展。上述两方面情况,增加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复杂性。有鉴于此,我们的对台政策需要再作一些调整,以争取两岸关系向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此时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在“两手”政策中,我们的着力点放在哪里的问题,亦即我们的主导倾向是什么的问题。

      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考虑的基本问题是:利用美蒋矛盾,松动蒋介石拒绝和谈的立场,争取第二手政策的推行。他们的主导倾向非常明确,这就是力争和平统一。为了争取和平统一,第一步就是以我们党“和”的政策作为主导方向。而实际上,自1956年6月28 日周恩来提出“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和“既往不咎”原则后,我国政府已经在主导“和”的方向了。1956年10月16日至11月8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全面调整了对待资产阶级、对待民主人士、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政策,加强了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注:《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37 页、237 页、238页、264页、270页、280页、277页、287页、288页、 288页、293页、294页、294—295页、303页、303页、314页、307—308 页、311页、 300页。)。这种在内部对资产阶级政策的调整实际上也是给台湾国民党当局看,成为对台“和”的方针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是在同年11月11日举行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出席了大会。毛泽东发表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文章,盛赞孙中山的丰功伟绩(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11页。)。12日,以朱德为团长的中央谒陵代表团在南京晋谒中山陵,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注:《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37 页、237 页、238页、264页、270页、280页、277页、287页、288页、 288页、293页、294页、294—295页、303页、303页、314页、307—308 页、311页、 300页。)。在北京中山公园又举办了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注:《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37 页、237页、238页、264页、270页、280页、277页、287页、288页、 288页、293页、294页、294—295页、303页、303页、314页、307—308 页、311页、300页。)。这一系列活动,实际上也向台湾方面表示了“和”的姿态。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谈到民族区域自治时说,“我们主张合,不主张分,合则双利,分则两害”(注:《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37 页、237 页、238页、264页、270页、280页、277页、287页、288页、 288页、293页、294页、294—295页、303页、303页、314页、307—308 页、311页、 300页。)。这些话,既是针对国内民族关系的,也是针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同年4月24日, 周恩来又提出:我们党要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下去,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注:《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 237页、237 页、238页、264页、270页、280页、277页、287页、288页、288页、293页、294页、294—295页、303页、303页、314页、 307—308页、311页、300页。)。这一方针实际上也是向台湾当局表明,我们党的胸怀是宽广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