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总理的20多年时间里,他深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建设中的客观规律,为把新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提出的许多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思想观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周恩来的重要思想观点,并使它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一 在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周恩来就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当时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具体实际,提出了要努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观点。1954年9月, 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面,最后也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安全。”〔1〕后来, 他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思想。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他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时代仍必须不断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点。 要使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到更快的发展,还必须使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与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周恩来对此作了积极的探索。 首先,他提出我国应建立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以个体所有制为补充的经济结构,明确表示反对当时有些人提出的所有制越纯越好、越公越优的错误观点,指出那是不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比如周恩来认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和改造基本完成后出现的一些经济组织,在规模上一味求大,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特别是在1956年夏季,不少地区忽视生产效率和技术管理水平较低这一客观条件,强行把小社合并为大社,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他要求尽快加以制止。在城市中,针对一些要没收私人企业的想法和做法,周恩来明确地说:“私人工商业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所以又要一视同仁。”〔2〕在商业方面,他强调指出, 应当保持相当数量的小商小贩,采取合作商店、合作小组、代销甚至完全自销的方式,能够更利于为广大居民服务。他还说:“工农商学兵,除兵以外,各行各业都可以允许有一些私营的,活一点有好处。”“不要急于改变肩挑小贩这些人的经营方式,只要方便人民,受人民欢迎,就应当长期存在,自负盈亏。”〔3〕 第二,周恩来提出了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的思想观点。他认为,要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搞好经济建设工作,尽快使国家强大起来,人民生活提高起来,除了要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自己的力量为主外,也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吸收和引进外国好的经验、好的技术,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他说:“由于各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民族独立的力量日益强大,国际局势日益趋于和缓,我国同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技术上、文化上的联系,必然会一天比一天发展,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孤立思想,也是错误的。”〔4 〕后来他又进一步强调指出:“外国的一切好的经验、好的技术,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5 〕正是在周恩来这些思想观点的指引下,自新中国成立起,我国即与当时苏联及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开展了经济技术交流;以后又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展了一定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吸收和引进了他们的先进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周恩来提出了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化”的关键的思想观点。他说:“我们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我国过去的科学基础很差。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6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没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也就没有经济建设的现代化。世界上一些国家之所以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十分注重发展科学技术,并且积极地把科学技术运用到经济建设中去。周恩来正是从自己领导经济工作的经验和一些国家迅速发展的具体实例中,深切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思想。 二 周恩来在长期领导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认识到,要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首要工作、制订宏伟目标,这样才能少走弯路,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把中国建设好。 在指导思想上,周恩来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就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中国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把它作为经济建设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他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经济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这个重要原则。他针对当时有些人提出的“尽早实现工业化”等一些脱离实际的口号,严肃指出:中国的经济、文化较落后,虽然经过几年奋斗,有了发展,但中国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就实现工业化;必须要经过长时期的奋斗,才能实现;对一些脱离客观实际的计划和规划,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认真的修改。例如,《1956年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曾经提出:12年内开垦荒地1.4亿亩。 周恩来指示国务院有关部门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认真、科学的核算,最后得出的结论证明,那个指标是完全脱离实际的。后来便根据重新核算的结果,将指标改为1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