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述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景林,1944年生,现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原文出处:
学习与探索

内容提要:

文章运用翔实的资料阐述和分析了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作者把它概括为六论:四化目标论,经济首位论,农业基础论,治水兴林论,科技关键论,结合统一论。四化目标论是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的主题和战略目标,文章论述了这一思想的观点、内容、发展变化及与此思想密切相关的五个问题,特别指出了邓小平对四个现代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经济首位论,论述了周恩来的经济建设居于首位的思想观点,分析和论述了相关的三个重要观点和五个重大关系问题。农业基础论,论述了周恩来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及其四个根据,关于农业的两个思想观点,关于农业和粮食的七个主要问题。治水兴林论,论述了周恩来关于兴修水利、振兴林业的思想观点,兴修水利的八项内容,林业发展的九个内容。科技关键论,论述了周恩来科技是决定性、关键性因素的思想观点和相关的十二项方针政策,并论述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的思想观点。结合统一论,论述了周恩来正确处理若干重大关系,把八个关系巧妙地结合统一起来。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研究
复印期号:1998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开国总理周恩来,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提出和实践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思想。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在新中国经济思想史上,著有光辉的篇章,占有独特的地位,为指导新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作出巨大贡献。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内涵极其丰富。这些熠熠闪光的思想,不仅为指导当时的经济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而且对指导当前的经济发展仍有现实性意义。这里,运用理论抽象方法,把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概括为六论:四化目标论;经济首位论;农业基础论;治水兴林论;科技关键论;结合统一论。

      一、四化目标论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的主题和战略目标。

      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也是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的主题。1949—1952年间,在经济上,我国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为经济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随后,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了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9月23日,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说:“我们伟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有计划地迅速发展,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周恩来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提法, 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全党的肯定和认同,把它写入了1956年中共八大通过的党章总纲:“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中,周恩来一方面反复强调和阐述这个目标,一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其间有三个较大的发展变化:一是关于“交通运输现代化”,包含在“工业现代化”之内,不再单独列出;二是关于“国防现代化”,经历了提出—不提—又重提的过程;三是关于“科学文化现代化”,后来表述为“科学技术现代化”。

      1959年12月24日,周恩来在黑龙江省委组织的厅局长以上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指出:“我们处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需要加快建设我们的国家,使我们国家更快地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1963年1 月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说:“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这里,他把科学文化现代化表达为科学技术现代化。1964年末到1965年初的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号召。与此同时,周恩来还提出了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2〕这表明周恩来把四个现代化的设想, 推向了更高更深更实的层次。第一,将毛泽东、周恩来多次表达的国家工业化的设想纳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两步走的第一步;第二,使国家工业化的思想更加丰富完整;第三,使四个现代化的表述更加完整准确;第四,两步走的设想,使四化建设的时间序列和阶段任务更加明确。

      与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密切相关,周恩来还提出和强调了一些重要思想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一是关于建设四化和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的观点,即根本目的是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并且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3〕二是关于四个现代化之间要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观点, 即“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不能等工业现代化以后再来进行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4 〕这就强调了四个现代化的整体性、关联性、协调性的要求。三是关于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因素的观点,他说:“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5 〕这就阐明了科学技术现代化在四个现代化中的关键性和决定性的地位。四是关于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同时需要国际合作的观点,1964年4月23 日在会见日本关西经济访华代表团时,他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同时又说:“要使经济技术达到现代化水平,也需要进行国际间的合作。 ”〔6〕这就把建设四化和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设想置于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体现了现代化的国际性和开放性特征。五是关于建设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强国分两步走的观点,这就使实现四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设想,在时间上有明确的总体规划和阶段划分,体现了经济发展战略设想时序性和阶段性特点。

      周恩来宣布的四个现代化目标,原打算从1966年开始推进,却被“文化大革命”打断。80年代,邓小平同志按照分步走的设想来指导全国为战略目标而奋斗。1974年冬,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代表周恩来主持起草在四届人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把周恩来关于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一贯思想,作为经济部分的重点,坚持下来,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目标。〔7〕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8〕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9〕1985年4月邓小平提出两步走的设想,〔10〕1987年4月,邓小平又把两步走发展成为三步走。 1987年党的十三大肯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指出到第三步实现时,中国就基本实现现代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又指出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达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997年9月,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看出,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在继承中得到了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