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眼向洋话“吸收”

——50年代中期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一个思路

作 者:
陈晋 

作者简介:
陈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邮编100017

原文出处:
毛泽东思想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研究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毛泽东1954年去北戴河游泳,写出高唱“换了人间”的《浪淘沙·北戴河》之前,参加了6月11日为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组成的宪法起草委员会的会议。政务院副总理黄炎培在会上提到:有人觉得现在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一个抗日战争的歌曲,已经过时了,有一个人还作了一首国歌,寄给我,要我送到中央来。我个人觉得还是现在的国歌好。

      毛泽东发言了:国歌是必须规定在宪法上的。不喜欢现在的国歌的人,主要是不喜欢“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觉得不舒服。但如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太平无事的时候”,那也不好了。现在帝国主义包围得还很厉害呢,唱一句“最危险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吧。

      的确,50年代的中国,建设刚刚起步,总的说来还很穷;国际环境也颇为恶劣,中国还无法真正地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之林的现代国家。毛泽东期望用“最危险的时候”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建设自己的国家,不无道理。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看得起你,你也才能真正摆脱威胁。这是毛泽东做人做事和治国的一贯信念。

      搞建设,谋富强,中国能引为楷模的,只有苏联。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这几乎是当时每一个中国人的期待和信念。1954年10月,苏联在北京举办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览,毛泽东看后题词:“我们觉得很满意,很高兴。这个展览会用真凭实据表现了苏联工农业经济的突飞猛进,苏联技术科学的高度发展,苏联教育事业和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苏联人民的幸福。……使中国人民得到学习的最好榜样。”

      这里,包括文化事业方面,苏联也是中国学习的榜样。

      未来的中国,在文化上向先进国家学习,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就定下了的思路。

      这种选择并不奇怪。解放战争中美国支持蒋介石一方,这无疑给毛泽东的印象很深。他在批判美国“白皮书”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里,就自信地表示:“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精神方面”的新中国文化,文学艺术无疑是很有代表性的。

      然而,几年后,随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特别是过渡时期完成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明摆到了人们的面前,毛泽东的思路有了变化。

      较早提出这个问题,是在1953年2月7日的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的讲话。那时,还没有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代行其职,毛泽东等于是在法律上的全国最高权力机构上宣布:

      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是接受外国的先进经验的和优良文化的。封建时代,在唐朝兴盛的时候,曾经与印度发生密切的关系,学了佛数。我是不信言佛的。但那个时候很多人信佛教,我们的唐三藏法师,万里长征去取经,比后来人困难得多。现在有人证明,我们现在的乐器大部分是西域传来的。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拒绝别的民族的优良的传统。在帝国主义压迫我们的时候,特别是从中日战争失败到辛亥革命那一段时间里,全国有一个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他们的科学的高潮。那一个学习对于我们的进步是有很大帮助的。

      言下之意,今天似乎也要来一个学习。要学的对象,当然就不光是苏联了,明显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

      要探索创新的人,对自己没有掌握的东西,总是非常向往;他的内心世界总会是开放和渴望开放的;对墨守陈规的作法,就会不感兴趣。毛泽东亦不例外,有时候他甚至在一些小事上借题发挥。

      就在讲佛教和许多乐器都是从西域引进的这段话10天后,毛泽东来到了武汉,住进东湖宾馆。这里的建筑风格引起他的注意。在召见中南局的几位负责人谈话时,不知为什么,他说到了民族形式:

      你们在东湖盖的两所房子像乌龟壳,有什么好看?落后的东西都要逐步废除,木船是民族形式,要不要用轮船代替?为什么人们不喜欢旧毛厕,要用抽水马桶?就是说,要提倡进步,反对保守,反对落后。还是大洋房比小平房好,有些人对保护老古董的劲头可大了,连北京妨碍交通的牌楼也反对拆除。

      这可能是从北京围绕是不是拆除城墙而出现的争论引起的。在这场争论中,毛泽东是主张拆除的,他一心要把北京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看着满目皆是古里古气的了无现代明快感觉的建筑(故宫这样的文化象征自然例外),似乎总有一种落后保守的阴影笼罩心头。他也是有意识地把这场争论上升到是保守传统还是追求现代文明的思想高度来理解的,后来不只一次从建筑角度谈起民族风格问题。甚至直露地表示:在建筑上,我赞成洋气,开封不像个样子,完全是老式的房子,北京的城市建筑是封建主义的。完全老式的,乌龟壳式的,我不喜欢这个乌龟壳。为什么一定要讲保存民族风格,你那个铁路、枪炮、飞机、火车、电影、拷贝,中国与外国有什么区别,有什么民族风格?我看有些东西不要什么民族风格。

      这个话,说得很激烈。在他的思路里,显然不光是建筑风格,而是所有外国文明都要吸收,甚至包括语言文字。

      在1956年1月的知识分子问题座谈会上,从延安起就主张改汉字为罗马字,搞拼音化的革命老人吴玉章,又提出来拼音化的问题。毛泽东也借题发挥,表示赞成,说得很幽默:

      吴玉章同志在这方面说得很好,很有理由。不要以为汉字那么好。就有几位教授跟我谈,说这个汉字是世界万国最好的一种文字。我就看不出,我也多少学了点汉字,那么“世界万国”,那么“最好”?就不见得。改成罗马字,如果罗马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我想大概是没有问题的。中国人发明,外国人学习,我们决不反对,吃亏的是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去学,因为不是“用夏变夷”,而是“用夷变夏”,外国的洋字怎么能作为我们的字呢?但是现在看起来,是采取这个洋字比较好,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的事情早已经有了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