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制度、抄录环境与核验技术:《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数据分析和校勘

作 者:

作者简介:
伍伶飞,厦门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邮箱:lightship@qq.com(厦门 361005)。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于1918年至1921年间调查整理的基督教资料在流传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五个相对常见的中英文版本,其中1922年英文版、1922年中文版、1987年中文版和2007年中文版的数据均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将梳理各类数据的差异,分析相关原因,指出各个版本中的数据存在统计误差、计算错误、抄录舛误三个方面的问题,并以资料的第三部分《各省基督教事业概况》为例,依据现有不同版本的资料对数据进行校勘。本文就这份基督教调查资料展开的分析和校勘,有利于更好地评估其价值并合理利用,也可以对深入认识和整理近代中国社会调查资料相关数据提供有益思考。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20 年 02 期

字号:

      从1918到1921年大约四年的时间里,基督教(新教)组织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在司德敷(Milton T.Stauffer)的主持下,以基督教为中心对中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实际上,这项调查还涉及山川、政区、人口、民族、经济、交通、语言、物产、教育、医疗等许多方面,远远超出与基督教直接相关信息的范畴。这些调查资料经汇集整理并在1922年推出中英文版本,英文版名为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中文名为《中华归主》,亦即《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在未特别指明版本和年份时,下文简称《基督教调查资料》)。《基督教调查资料》不仅在基督教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自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命题以来,许多研究者将注意力投入到这一命题的证实或证伪当中。《基督教调查资料》的丰富调查数据在近代经济史领域、特别是涉及基督教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研究中被频繁引用。①

      根据笔者所见,这份调查资料先后有五个通行的中文和英文版本。

      1922年版,英文,名为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②由中华续行委办会出版,编者在标题之后记录到:“这是一份由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在1918年至1921年间编制的关于中国基督教纸面实力和地理分布的综合性调查报告。”该版本是根据调查资料整理编纂的最初版本。

      1922年版,中文,名为《中华归主》,这是翻译者陆士寅以及其他中文版编辑成员根据1922年英文版The ChristianOccupation of China相关材料翻译和编制而成,③包括英文版的正文六编(第二至七编)和“各省区县统计表”等附录三编,译文文字也有删削和改动。

      1979年版,英文,名为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④这是位于旧金山的Chinese Materials Center公司的重印版,该公司有多个系列出版物,本书为“重印系列”的第71种,通过对比发现,该版与1922年英文版在数据上无明显区别。

      1987年版,中文,名为《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1901-1920》,分上、中、下三卷。该书内容有两部分来源,一是1922年中文版,二是蔡咏春等人根据1922年英文版翻译的前述中文版中所没有的内容。该版上册扉页标记为1985年2月出版,部分上册封底还有“内部资料”字样;⑤下册版权页显示1987年11月第1次印刷,有“内部发行”字样。⑥该版在封面装帧上有多种风格,不过内容均保持一致,上册在198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请北京外国语学院(今称北京外国语大学)印刷厂印制,中、下两册在198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尽管上册出版于1985年,但为行文方便,统称1987年版)。⑦

      2007年版,中文,名为《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分上、下两卷,标注为“原《中华归主》修订版”。在2007年版中,译者指出,1987年版印量很少且各卷并非同时推出,上册曾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分赠给有关研究单位或个人,没有销售”,而中、下两册为“内部发行,宗教所没有像上册那样分赠”,⑧流传和使用受到局限。而2007年版则上、下卷同时推出,在海内外均流传较广、引用较多。该版本是基于1987年版“翻译中的缺点和错误”而做出的局部修补;正如2007年版“重印说明”中所述,由于1922年英文初版印刷质量不佳、1987年排版和校对方法的问题,尽管2007年版已“尽力校对,错误仍肯定不少”。⑨实际上,通过比对发现,不止2007年版本身仍存在问题,其与1922年中文版、1922年英文版和1987年版的内容均存在一定差异。

      该资料各版本差异引发了对其可靠性的思考,早在1958年舒新城即于一篇对该资料介绍和分析的文章中指出其“比较原始而可靠”,⑩后来的研究者也往往对该资料评价较高、将资料中的统计数据作为比较可靠的材料加以利用。实际上,《基督教调查资料》内容丰富,大体上可分为文字描述和统计数据两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基督教调查资料》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版本,而各版本的文字描述、统计数据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别。中文各版的译者在文字的翻译和校勘上做了重要贡献;对统计数据的核对和校订则是《基督教调查资料》校勘工作的另一个需要完成的部分,到目前为止,已有研究尚未涉及对其统计数据的全面校勘。

      该资料不同版本数据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对运用这些数据的相关研究产生影响。为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份资料,下文将以2007年版、1922年中文版、1987年版和1922年英文版中的数据为中心,根据数据所存在问题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讨论,评估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并对部分数据进行校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前述《基督教调查资料》四个版本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可以将相关数据存在的问题与版本形成时代的统计制度、抄录环境与核验技术建立起密切关系,下文将分三个方面对数据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展开具体分析。

      (一)因调查方案或统计方法问题产生的数据误差或缺陷

      诚如编者在“序言”中所指出的,“本书资料来源很多,差异很大”,(11)包括1920年前每年由鲍引登(C.L.Boynton)主编出版的《中国基督教差会指南》、各差会干事每年报送的年度统计报告、各地宣教会的出版物、各界权威人士所写的有关中国情况的书刊杂志等。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1918年秋开始通过向全国各宣教会发送调查地图和统计表格。值得注意的是,1914年的爱丁堡会议续行委办会出版的统计报告为这项调查报告的表格框架奠定了基础,(12)而鲍引登担任了调查委员会的统计干事负责回收统计表格,其在此前多年都有在《中华基督教会年鉴》发表他的统计表格,(13)他所积累的经验和保留的数据对调查工作有重要借鉴意义,这一点也在“序言”中被特别强调。(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