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拜读陈弘和卢秀玲两位学者的《国外毛泽东研究首次论战的回顾与思考》(以下简称《回顾与思考》,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9期)一文,颇受启发。该文探讨国外毛泽东研究首次论战的主战场和两大流派以及论战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次论战进行若干思考。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更加理性的视角看待国外毛泽东研究,而且对促进国内毛泽东研究颇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过,笔者对文中关于“毛主义”概念是谁“创造”亦即此概念来源的观点似乎不敢苟同,在此谈一些浅见,敬请陈弘和卢秀玲两位学者以及学术界其他同仁批评指正。 一、关于“毛主义”概念是否是史华慈“创造”的问题 《回顾与思考》认为,史华慈在《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以下简称《毛泽东的崛起》)一书中“创造”了“毛主义”这一概念①。笔者觉得此看法似乎不大符合实际情况。 为便于讨论和分析,这里将《回顾与思考》有关论述完整摘录如下。 “史华慈被称为美国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费正清的‘直系学者’。1951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在这篇论文中,史华慈创造了‘毛主义’(Maoism)这一概念。在1952年与费正清和康拉德·布朗特合著的《中国共产主义历史文献》中,史华慈进一步阐释了‘毛主义’的概念。” 由上看出,在《回顾与思考》那里,1951年出版的史华慈博士论文《毛泽东的崛起》在先,1952年出版的《中国共产主义历史文献》(以下简称《历史文献》)在后。所以,他们得出结论:史华慈在《毛泽东的崛起》中“创造”了“毛主义”概念;在合著的《历史文献》中,史华慈进一步阐释了此概念。笔者认为,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1.《历史文献》书稿的编写在1950年6月就已完成,该书稿被《毛泽东的崛起》所利用 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历史文献》一书编写者的排名顺序虽然是康拉德·布朗特、史华慈、费正清,但排名第三的费正清却是该书主编、发起人和前言与结束语的作者。而康拉德·布朗特和史华慈是其研究生,承担书中大部分翻译和评注工作②。 费正清主编的《历史文献》一书结尾处明确说:“这本书的编写完成于1950年6月。”③费正清的好友、加拿大约克大学政治学教授保罗·埃文斯(Paul Evans)所著《费正清与美国对近代中国的认识》一书亦明确说:“尽管《历史文献》这本书出版于1952年,但其编写工作事实上在1950年6月就已完成。”④可见,《历史文献》书稿编写在1950年6月就已完成。该书稿在费正清所著《美国与中国》一书于1948年出版后才开始进行编写⑤。 而《历史文献》书中多处出现“毛主义的”(Maoist)或“毛主义”(Maoism)概念⑥。如在评注毛泽东1927年3月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说,在此份报告基础上可把“毛主义”简化为“一个简单的三段论”。“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说法”,“城市无产阶级”是“革命先锋”;但是在此份报告中,毛泽东的观点则相反,“贫农”才是中国的“革命先锋”;言外之意,毛泽东把“贫农”与“城市无产阶级”同等看待。正是这种同等看待“构成了毛泽东夺取政权的理论基础”。此份报告具有“‘毛主义’的含义”⑦。《历史文献》一书不仅将此份报告描述成“‘毛主义’形成过程中最清晰的形式之一”⑧,而且将毛泽东在1940年初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等亦看作“毛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此书结尾是一段颇具争议的结论:“毛主义”成为一种独特的、深深扎根于中国本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⑨。前面已指出,《历史文献》书稿在1950年6月就已完成。所以,费正清等三人1950年6月就已使用并阐释“毛主义”概念。 但《历史文献》书稿在某种程度上被其第二作者史华慈所著《毛泽东的崛起》所利用,因为:《毛泽东的崛起》在1951年7月1日才出版⑩,此书中有两处明确提到《历史文献》书稿,一处说该书稿“即将出版”(forthcoming),并说赵国钧先生为该书稿编写了《(大事)年表》,而《毛泽东的崛起》附录中的《1918至1933年大事年表》就是根据此《(大事)年表》来写的。另一处是在介绍哈佛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多项研究成果时再次提到他们三人编写的《历史文献》(书稿)(11)。从中可见,《毛泽东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了《历史文献》书稿。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的崛起》的参考书目里并没有出现《历史文献》此书名。这是因为其所有参考的图书均已出版,而《历史文献》书稿在1951年仍未能出版,所以未能被列入其参考书目里。但我们不能以此来否定《毛泽东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了《历史文献》书稿。 2.费正清提供的资料可作为旁证 费正清在1958年出版的《美国与中国》(修订本)一书中明确说:“毛泽东在其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预先提出了被史华慈称为‘毛主义战略’(the Maoist Strategy)的那个概念。”(12)如果史华慈在博士论文《毛泽东的崛起》书中真的“创造”了“毛主义”概念,那么其论文导师费正清在这里应当提到。但事实上费正清并未提及。这作为一个旁证可说明史华慈书中并未“创造”“毛主义”概念,只是“创造”了“毛主义战略”概念。“毛主义”和“毛主义战略”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当然,两者存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