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中的国别研究:价值重申与方向探寻

作 者:

作者简介:
饶从满,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宗劲,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生。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国别研究在比较教育中的价值有必要予以重申。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比较教育中的国别研究具有三重价值:能够为民族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各国的教育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推动教育学的科学化。在民族国家建构时期,比较教育选择了一条为民族国家教育服务的发展路径,致使国别研究发挥的主要是教育借鉴的价值。在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需要转型:在关注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应该以促进国际理解与和平为己任,承担起推动教育学科学化的使命。这就需要凸显国别研究在深入理解一国的教育与文化方面的价值,强化国别研究在因果解释或教育理论建构方面的作用。为此,要对国别研究进行强化和改革:做好“深描”,开展立体化的国别研究;追求“解释”,开展基于理论的国别研究。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19)12-0003-17

      在比较教育学科知识体系中,国别研究(single country studies)①是其中一个传统的研究领域②。比较教育基本的研究或分析单位是民族国家,其获取的主要是有关民族国家教育的知识。[1]从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路径来看,它是从研究单一国家教育的现象起步,逐步向多国比较研究发展的。直至目前,国别研究依然是比较教育研究者涉足最多的研究领域,其次才是比较研究。[2-3]

      然而,在比较教育等比较学科内部,国别研究并非是毫无争议性的存在。有关国别研究在比较学科中的价值以及国别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处在争议之中。一方观点认为对单个国家的研究是比较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别研究是比较学科进行因果分析和理论建构的一种重要的研究路径。[4-6]另一方观点坚持认为围绕一国之特定现象开展研究不能被纳入比较研究的范畴,[7-8]更有甚者,认为国别研究只是多国比较研究中的一个因素或“数据点”,它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并非比较学科不可或缺的。[9]上述分歧的长期存在,已经危及国别研究在我国比较教育中的发展。有迹象表明,国别研究在我国比较教育中存在衰落的趋势:近十年来,比较教育中的年轻一辈学者已经很少有人标榜自己以某一国家的教育研究见长,他们不再对国别教育的跟踪和深入研究感兴趣了。综上,国别研究在比较教育中的价值仍是一个亟待澄清的问题,它不仅关乎国别研究在比较教育中的地位,更影响比较教育学科的未来发展。本研究旨在重申国别研究之于比较教育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加强和改进国别研究的策略,以图深化学界对国别研究价值的理解,促进对国别研究发展方向的思考。

      一、国别研究之于比较教育的价值:理论思考

      在比较教育中,国别研究是指围绕某一国家特定情境下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整体性分析的一类研究。它兼有对复杂的教育现象进行描述(description)、诠释(interpretation)和解释(explanation)的功能③。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正是国别研究的上述功能与比较教育研究目的的契合凸显了国别研究在比较教育中的价值④。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比较教育研究目的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它们并没超出比较教育学家阿诺夫(Arnove)对比较教育研究目的概括。他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可以涵盖实用的、全球/国际的以及科学的三个范畴。[10]换言之,我们可以根据国别研究的功能,从比较教育的三重研究目的出发,澄清国别研究在比较教育中的价值。

      (一)国别研究能够为民族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公共教育体系的建构乃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nation-state building)的重要环节,而借鉴别国的教育经验则是民族国家发展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正是世界各国对教育借鉴的需要,推动了比较教育的创生和发展。教育借鉴这一实用性的研究目的贯穿于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成为比较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重研究目的,并为大多数比较教育研究者所信奉⑤。开展国别研究能够为民族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国别研究起始于描述,它对别国教育制度和实践的描述和介绍,能够累积大量有关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原始数据和资料,扩展人们关于各国教育的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民族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开眼看世界”的作用。然而,国别研究不能局限于描述和介绍外国教育的制度和实践,否则其失落的恰恰是对本国教育发展的关照。对某一国家教育制度或实践经验的有效借鉴是以对该国教育发展的深刻理解为基础的。现代教育体系并非是一座“孤岛”,它形塑于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中,深受民族国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就如萨德勒(Sadler)所言:“在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时,我们不应忘记校外的事情比校内的事情重要,并制约和说明校内的事情。我们不能随便漫步于世界教育制度之林,犹如一个小孩逛花园一样,不时地从一堆灌木丛中摘下一朵花,从另一棵树上采一些枝丫,并期望如果我们将这些采集的东西移植到本国的国土上,我们就能拥有一棵茂密的大树。”[11]质言之,国别研究不能局限于了解他国(knowing the other),唯有真正理解他国(understanding the other),才能确保有效地借鉴他国经验(borrowing from the other)。

      国别研究的诠释功能,能够深化人们对别国教育制度与实践的理解,为本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正如传统观点所强调的那样,每个社会现象或国家都是独特和不可复制的,由于现象与情境有着特定的关联性,而同样的现象在不同情境中的相关性是不同的,因而国别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对特定国家情境中的社会现象进行描述和诠释,而不是依赖于归纳或应用科学方法进行解释。[12]相较于教育的跨国比较强调通过控制变量和因果推断来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而言,国别研究的研究兴趣首先在对象国教育本身,它偏重于对一国之教育现象进行全景式的考察和研究⑥。国别研究的优势集中体现于,它能够对研究对象国的教育进行“深描”(thick description)或诠释,在系统呈现出研究对象国教育发展的现象、特征和趋势的同时,还能揭示具体情境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是如何对研究对象国的教育产生影响的。换言之,国别研究不仅能够清楚地描述研究对象国教育的发展状况,而且还能够深入到研究对象国教育所处的社会情境,揭示影响甚至是决定该国教育特质的各类因素。比较教育正是通过发挥国别研究的“诠释”功能来揭示对象国教育的特质及渊源,为本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