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文明史上,“光”(Фω
,light)是一个极为特殊和重要的概念,其特殊性在于:它几乎是我们能想到的唯一一个横跨哲学史、科学史和艺术史,并且在上述每一领域都极为重要的概念。除此之外,在时间维度上,它也是自古至今备受关注,始终吸引着人们不断描述、言说、解析、定义或重新定义。然而笔者注意到,当代西方人文学术界对“光”的思想史研究并不充分,并且很可能有不少偏颇之处,比如最近的一位研究者指出,在17世纪以前,“光学的原初目的不是要解释光及其物理显现,而是要从物理学和心理学的各个方面解释视觉感知和认识事物的原因”,因此他得出结论说,近代以前的西方关于光的理论都是附属于视觉理论的。①不仅如此,在17世纪以后,随着近代物理光学的诞生,西方文明对于光的研究越发偏重于科学一维。相应地,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对于光的思想史的梳理研究多数也仍然囿于视觉史或科学史角度。② 本文认为,虽然在古希腊文明发轫之初,哲学与科学本为一体,有关光的理论既是哲学的,也是科学的,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学科分野日益清晰之后,哲学对于光的研究与言说必然会有科学视角所不能囊括的内容。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哲学的一个特殊领域——美学——的角度来梳理和解析古希腊罗马时期有关光的思想,因为唯有在美学视域中,光的物理属性与哲学意义被赋予了美学内涵,从而为光在后世进入西方艺术史准备了条件。换言之,美学视角是探究光的独特内涵及其在西方文化中独特地位的最佳进路。 一 以太、火、太阳与光:自然哲学传统 根据赫西俄德(Hesiod)《神谱》,古希腊创世神话最早一批诞生的神灵中就有一位光明之神埃忒耳(αiθ
,Aether,其更加广为接受的中文译法为“以太”,因此本文以下即采用此译法),他是直接从混沌卡俄斯Chaos生出的黑暗之神Erebus和夜神Nyx的儿子。但以太并不是唯一的光明之神。在他之后,提坦诸神中的许佩里翁(Hyperion)和忒亚(Theia)也都是光明之神,由他们结合才产生了太阳赫利俄斯(Helios)、月亮塞勒涅(Selene)以及黎明厄俄斯(Eos)。③很显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光明之神的序列:以太出自黑暗,是初始宇宙的二元秩序之一,而提坦神族中的光明众神才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诸种可见光明的神话原型。这种神话叙事奠定了西方文明关于光的二元属性(形而上学属性/物理属性)之认知的最初基石。 进入自然哲学时代以后,希腊哲人探讨过众多与光有关的问题,但他们大多不是直接或单纯讨论光,而是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三个重要主题:其一是太阳(Kνp,Sun)、月亮、星辰等自然界的发光星体,其二是被视为世界基本要素和本原的火(Фωτι
,fire),其三则是以太。这三种主题均有着重要的神话来源。不过,与神话时代先有神圣始基再到人间万象的世界观结构不同,自然哲学遵循从自然世界中领悟宇宙真理的相反进路,因而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太阳与火成为讨论的重点。首先,日月星辰作为自然界至关重要之存在、万物生命之所系、光明之来源,是自然哲学家们必须予以解释的。就现存材料残篇来看,希腊先哲们主要基于朴素的本体论观念和宇宙论模型来解释日月之光发光发热的物理性质,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将“火”视为星体的来源或本质,比如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der of Miletus)认为日月星辰都是“从世界大火中分离开来、被空气包围着的一个火的圈环中生成……(太阳是)较地球28倍大的一个圈环,近似于一个战车轮子,有着中空的轮圈,充满了火,在某个部分通过一个孔穴将火显露出来,就像通过一个风箱喷嘴一样”④。埃利亚学派的创始人克赛诺芬尼(Xenophanes)则认为,“太阳每一天从聚集起来的微小的火里被生成……而且有无数的太阳月亮”⑤。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则把诸天体想象为盛满火的大碗,“在其中明亮的蒸汽聚集起来的火焰,它们就是诸星辰。太阳的火焰是最明亮、最炽热的”⑥。恩培多克勒(Empedoclus)也说太阳是从火中生成的。然而我们需注意到,这些观点看似赋予了太阳较其他星体更重要的地位,但这显然只是一种基于人类日常经验的表达,就对其本质的哲学认知而言,自然哲学家眼中的太阳与其他星体并无差异,也没有对之作神圣化阐释;至于火,哲学家们视之为一种宇宙构成的基本元素,它不仅意味着光,具有“明亮”的特征,更重要的它还意味着“热”或“温暖”,以及“运动”——后者是“气”的特征,因此“火”的概念其实融合了火、光、气三种自然物的特征。正因如此,火与气被认为是最为相近的两种元素,它们与另两种元素土和水之间可以构成一种彼此转化、循环生成的关系,因而在巴门尼德(Parmenides)和恩培多克勒之后,哲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不以某种单一元素,而以四种元素的相互转化作为宇宙生成的本原结构。但是仅仅早于他们十数年,赫拉克利特作为史上最著名的“火”本原论者,仍然宣称“这个世界既不是某个神也不是某个人创造的,而一直总是并且现在是而且将来是:永恒的活火”⑦。研究者认为,这种纯粹的永恒之火,即宇宙之火(cosmic fire),“有可能被赫拉克利特等同于以太,充满闪亮的天空并且包围世界的明亮和火性的物质”,而这个“以太被广泛地认为既是神圣的又是灵魂的所在”⑧。这就涉及第三个概念以太。关于以太,《神谱》中除了在另一处提到它是神王宙斯所居之处外,再无更多信息;《荷马史诗》中提到以太之处也多指“高空”,因此后世人们普遍将这位古老的神灵视为太空的化身,它是诸神之居所,是蓝色、明亮、透明、布满苍穹的火或气。对于巴门尼德而言,以太是“在(宇宙的)最上面包围着一切,在其下排列了这个我们已经称作天空的火样的东西”。⑨恩培多克勒也把以太看作“圆周地紧紧包裹一切的提坦”。在他们具有光明/黑暗二元结构的宇宙观中,以太显然是光明、闪亮、神圣的至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