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与呼:《论持久战》的舆论攻势

作 者:
桑兵 

作者简介:
桑兵,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杭州 310028)。

原文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论持久战》问世后,中国共产党利用政党合法化以及在全国各地设立多处党政军办事处、兴办多种报刊的有利条件,有组织地统一行动,向各地各界民众开展舆论宣传,全面阐述《论持久战》的内容意义,树立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坚决抗战的正面形象。左翼人士的踊跃呼应,扩展了《论持久战》的影响,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作为中共领袖的形象。而经济与文化的补充论述,既显示了《论持久战》的指导作用,也延伸了《论持久战》战略方针的内容。这一波舆论攻势凸显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宣传上的能力远超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民心的天平开始朝着共产党一方倾斜。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20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DOI:10.13471/j.cnki.jsysusse.2019.06.001

       《论持久战》问世之后,引起正在浴血抗战的国内各方各界的高度关注。该书所提出的人民战争,统一战线,抗战三阶段,游击战争,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和游击战为辅,反对单纯消极的阵地防御等主张,使得战略层面的持久战思想趋于完善和成熟,在世界军事史上据有重要地位,受到普遍的重视。不过,《论持久战》既非一般性地提出持久战的主张,也不是单独提出中共抗日战争的战略,而是向国民政府以及全国军民全面系统地阐述整个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作者乃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都希望尽早让全国各界更多的人看到,使之全面了解中共关于抗日战争的态度和方针,认清形势,树立必胜的信念。

       《论持久战》虽然尽可能通俗易懂,毛泽东的文字又极具感召力,但毕竟是以战略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著作,为了撰写该书,毛泽东及其助手还大量参考了国内外各种军事理论,一般人要想看明白,并不容易。为此,中国共产党利用统一战线成立、能够合法活动的便利条件,在全国范围展开宣传和讲解《论持久战》的舆论攻势,扩大政治影响,以加强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王明回国后,在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问题上与毛泽东等人意见分歧,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甚至一切服从国民政府,反对独立自主的战略战术,因为有共产国际的尚方宝剑,一度得到党内不少人的支持。通过《论持久战》的宣传,也可以检验中共党内的政治生态,毛泽东的主张是否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是否稳固。

       关于《论持久战》的传播,前人已经有所研究①,只是取材范围不免局限,一些问题未能触及,一些说法似是而非,尚有进一步检讨的必要和扩展的空间。限于篇幅,本文着重于中国共产党的党政军系统各级机构及其所属报刊的鼓动以及左翼人士的呼应,至于各界各方的反响,留待另文详论。

       一、鼓动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做了《论持久战》的演讲。演讲稿整理后,油印成册,在党内传阅。由于油印的数量有限,决定公开发表和出版。1938年7月1日,延安解放周刊社的《解放》第43、44期合刊正式全文刊出《论持久战》。当月,延安解放出版社又作为抗日战争研究会编的“抗日战争丛书”之一出版了单行本,由新华书店向全国发行②。《论持久战》出版后,《解放》在广告中加写了说明:“《论持久战》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对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与中国胜利的必然性,作深刻的阐发,并正确的指出怎样进行持久战,怎样争取最后胜利。”③

       《论持久战》虽然在延安及时得到发表、出版,并向国统区和敌后发行,可是,尽管中共已经取得合法地位,《解放》周刊的发行量也达到万份,发行地区包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乃至平津,但毕竟传播渠道有限,且多次遭到国民政府和各地军政当局的禁售和扣押,解放社的出版物也难以在边区以外的地区流行。必须主动出击,扩大影响,才能迅速打开局面。

       《论持久战》问世之际,正值国共合作联合抗战较为密切之时,中共利用政党合法化以及在全国各地设立多处党政军办事处、兴办多种公开报刊的有利条件,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向各地各界开展强大的宣传攻势,全面阐述《论持久战》的内容意义。

       南京失守后,武汉聚集了国共两党的许多重要机构和各界人士的社会团体,一时间成为战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为了进一步扩大持久战思想的传播范围,1938年7月上旬,中共中央电示长江局在武汉出版的《新华日报》刊登《论持久战》,由于王明对毛泽东的战略方针不以为然,从中作梗,借口文章太长,不予刊载,而且拒绝中共中央分期登载的要求。同属长江局的《群众》周刊也未刊载。

       尽管《新华日报》《群众》没有全文刊载《论持久战》,并不等于说王明可以一手遮天,完全无视《论持久战》。而且此事恰好说明中共中央明确要求各地传播和宣传《论持久战》,中共领导下的党政军系统对此应当予以响应。1937年7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论内外线夹击敌人的方针》,主张在武汉保卫战中,运动战与阵地战应有密切的配合,并随时准备充分发动游击战,将敌人的后方变为前线,建立根据地,与敌人持久作战,准备将来的战略反攻。而这一在内外线夹击敌人的战略方针,须以加强部队,动员民众,发挥军民合作的威力,切实改革政治机构,真正实现抗战建国纲领等政治条件做保证④。这与《论持久战》的主张相吻合。该刊摘录的毛泽东语录“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方针,都根据于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的保存自己力量,消灭敌人力量”,也是《论持久战》所阐述的重要思想。

       从7月16日起,《新华日报》刊登了《解放》第43、44期合刊的目录,该合刊为抗战一周年纪念特辑,第一篇就是《论持久战》。7月22日起,又刊登新书预告,为新群丛书第十二种,朱德著《抗日游击战争》,新群丛书第十五种,毛泽东著《论持久战》,前者实价一角,后者则为即出,可见当时尚未出版。标明的出版机构为新华日报馆,总经售处为各地生活书店及本报图书课。直到7月28日,这一广告继续刊载,《论持久战》仍是即出状态。而8月6日的广告,《论持久战》确定为实价二角,应该已经出版发行。目前所知新群丛书中《论持久战》的出版时间是7月25日,调整后的新书广告仍然继续刊登,8月18日,《新华日报》的新群丛书广告改版,不仅在首位以大号字醒目地凸显《论持久战》,而且加了一段说明:“本文可说是第三期抗战后划时代的重要文献,凡军事家及救亡工作者,均宜精研细读。为便于阅读与携带起见,特印成单行本,以饷读者。”8月19日,该广告再度改版,说明文字改为:“本文实为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指南,凡属军政人员与救亡工作者,均宜精研细读,以求理论和实践之合一。兹为便于携带与参考起见,特印成单行本,以广流传。”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