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在《训读举例》《同形字举例》中指出,当今不少大型古汉语辞书,有时候忽视了同一个字形的音义关系,将它们所记录的来源不同的两个词、两个符号,误认为是同一个词、同一个符号,这在训读字和同形字中都有表现。由于这种做法不具有科学性,因此其实用性大大降低,给人们使用工具书带来不便,需要改进。[32、31]本文将要指出: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字形,具有不同的音义配合,但有的辞书误将它们认作记录同一个词的不同的字形,这也不具有科学性,也谈不上实用性。本文以异形同义词“蝦蟆”和“蛤蟆”为例来谈这个问题。 一、“蝦蟆”和“蛤蟆”在辞书中混为一词 有一些同义的双音词,本来是不同的词,原来读音也不同,后来由于有的词在共同语中占了上风,后人容易将这些不同的词当作是同一个词在不同时代的异写。这种误解反映到辞书中去,必然会影响到辞书的科学性。“蝦蟆”和“蛤蟆”就是一例。 辞书将“蝦蟆”和“蛤蟆”认定为一词之异写,有一个过程。古代辞书都没有这样理解,例如《正字通》申集“蛤”字下,“蛙有蛤名,大而黑脊者,南人呼蛤子”,这个字义跟“蛤”的其他用法一样,都是“古盍切,音閤”;《康熙字典》申集“蛤”字下,“山蛤”“蛤鱼”都是指蛙类,“音鸽”。《辞源》(1915年版)申集“蝦”字下只收了作“虾子”讲的字义;“蛤”字下将“蛙类”作为第二个义项,跟第一个义项“介属”一起,都放在“葛合切”这一音项下。《中华大字典》同之。《国语辞典》收了gé、há二音,《增订注解国音常用字汇》“蛤”字下注:“(旧入)同‘蝦’,音阳平。”[46]152这可能反映了当时已经有人将作“蝦蟆”讲的“蛤”按照许多方言,尤其是一些优势方言仍在沿用“蝦蟆”的“蝦”的读音去读,从而主观地将“蛤”训读为“蝦”字。民国二十二年初成、二十六年刊行的《松滋县志》,其中的《方言》有:“蟾蜍曰癞蝦(音若客)蟆(音若马)”,可以证明上个世纪初就有人认为“蝦”是“蛤”的异写。不过《增订注解国音常用字汇》将“蛤”还注上“旧入”,这是比较慎重的处理意见。 到后来,辞书编纂者和修订者干脆注释为“蛤”同“蝦”,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辞源(1979年版》)《汉语大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蛤”字下都直接注有há音。《汉语大词典》给“蛤蟆”的“蛤”注释说:“‘蛤’同‘蝦’”,意思是这两个字用在“蛤蟆”或“蝦蟆”一词中是异写关系。有的辞书则在无证据的情况下直接给作“蝦蟆”讲的“蛤”注上反切“胡加切”,这一做法当是误会了一些工具书的处理办法而人为推定的一个中古反切,颇不可取。《汉语大词典》“蝦”字条收了“
”一词,解释说:“亦作‘蛤子’。蛙的别名。”但所举两个例子都是“蛤子”,没有“蝦子”;“
”条所举例子是“蛤鱼”,没有“蝦鱼”;“
”条所举例子是“蛤臛”,没有“蝦臛”;“
”条所举例子都是“蛤霸”,没有“蝦霸”。这些做法也都是误以“蛤”为“蝦”的异写所致,严重失准。 不仅辞书有这种误解,有的讨论构词法的著作也是如此。例如任学良《汉语造词法》在“语音学造词法”中论及叠韵式构词(书中叫“造词”),也就是叠韵联绵词时,所举例子有“蛤蟆”,这大概是将“蛤蟆”等同于“蝦蟆”了。那“‘蛤’同‘蝦’”的说法对不对呢?检验结果是,认为“蛤”同“蝦”,只是现代辞书或一些学者由于误解而形成的一种“规范”,并没有充足理据。“蛤”和“蝦”无论是单用还是出现在“蛤蟆”和“蝦蟆”中,都被吸收进了共同语,是同义的两个不同语素,并不是一字的异写。 二、古代文献中“蝦蟆(
)”和“蝦”“蟆(
)”单用的源流考证 “蝦蟆”和“蛤蟆”,都是青蛙和蟾蜍的统称。原来只有“蝦蟆”一词,《说文》虫部:“蝦,蝦蟆也。从虫,叚声。”“蟆,蝦蟆。从虫,莫声。”其中,“蝦”字大徐本、小徐本注音均为“乎加切”。“蟆”字大徐本、小徐本注音均为“莫遐切”。 “蝦蟆”是一个叠韵联绵词。《广韵》胡加切:“蝦,蝦蟆。”莫霞切:“蟆,蝦蟆。”二字原来都是中古麻韵二等字。蝦,原来是匣母鱼部,蟆,原来是明母鱼部,东汉以后二字才完全变到歌部,《汉语大字典》将“蝦、蟆”归入歌部是不准确的。
“蝦蟆”一词中的两个字后来都可以单用指蝦蟆,或者用以构词来表达此义。截取联绵词两个音节中的任意一个音节单用或者构词的,汉语史上并不鲜见。单用“蝦”表示蝦蟆,最早见于西汉,如《文选·贾谊〈吊屈原文〉》:“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蝦与蛭螾?”李善注:“韦昭曰:蝦,蝦蟆。”这两句话,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偭蟂獺”作“弥融爚”,“蝦”作“螘”,差别较大。但作“蝦”汉代已然,《汉书·贾谊传》跟《文选》同,注引孟康:“言龙自绝於蟂獺,况从蝦与蛭螾也。”三国吴·韦昭有《汉书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汉书》‘螘’字作‘蝦’。韦昭曰:‘蝦,蝦蟆也。蛭,水虫。螾,丘螾也。’”可见韦昭所据《汉书》作“蝦”。唐·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请蝦
》:“蝦
,叩头莫语人闻声。扬州蝦蚬忽得便,腥臊臭秽逐我行,我身化作青泥坑。”这里的“蝦、蚬”是两种动物。“蝦”还可以跟别的语素组合构词,如“蛙蝦”,泛指蛙类,晋·傅玄《苦雨》诗:“炊爨不复举,灶中生蛙蝦。”晋·潘尼《苦雨赋》:“鼋鼍游于门闼,蛙蝦嬉乎中庭。”又蝌蚪,江西临川叫“蝦蛄仔”,读
;[40]4145河南郑州叫“蛤泡儿”,读
,[40]6099其中“蛤”实为“蝦”。这都是“蝦”跟别的语素构词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