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之学的理论发明(一)  

作 者:

作者简介:
冯胜利,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北京 100083)。

原文出处: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内容提要:

文章从当代语言学角度阐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所蕴涵的深刻学理和理性思维,其中包括:意(signified meaning)与义(meaning of sigifier)的不同,字义(character-meaning)与词义(word meaning)的对立、取意(signifiability)与元义(minimal atomic sememe)的原理、断代字意(chronological form-meaning)与断代字感(chronological form-intuition)的问题、古义(old meaning)与根义(root meaning)的关系、元义素(undividable sememe)与复合义素(compound-sememe)的分别,以及声义同原(sound synbolism)与义隔而通(different-but-connected meanings),等等。文章认为:段玉裁所代表的乾嘉学术包含着可为后世不断开发和汲取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是建立汉语语言学不可轻忽的重要源泉。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1 期

字号: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研究者多关注其于许书体例发凡、形音义关系论述、训诂实践方法、文献与专书互证诸方面。于乾嘉学术之成就,发掘既多。然此考据成就之底层,有无系统之理论发明?若无,畅茂之林宁起硗埆之地?若有,其根系体貌如何,扎深几许?其中深奥处,尚未见系统发明。遂有人以为此学缺乏理论,而应声者众。悲乎!“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观草木崖岸,则珠玉可知也。木有朴,判而得之者材也;石有璞,剖而视之者玉也。然朴璞有实而不显,尚质也;英荣无实而有光,尚文也。谓朴无材、璞无玉,则蔽也。蕴薶不见,朴之过欤?抑工之过也?今既为工匠,当依朴之原质,遴举《段注》数条,试为剖判。拘于其书体例,先见其节目之细,构件之工,照应之密,知必更有体大思精之体系在焉。其若欲还其宫室之恢宏,堂屋之井严,构架之密致,铆榫之契合,请俟异日。

      一、字意、断代字意、断代字感

      《止部》:止,下基也。舆丌同部同羲。象艸木出有阯。止,象艸木生有阯。中象艸木初生形,象艸過巾,枝莖益大,出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故止爲足。此引伸假借之法。凡以韋爲皮章,以朋爲朋黨,以來爲行來之來,以西爲柬西之西,以子爲人之偁,皆是也。以止爲人足之偁,舆以子爲人之偁正同。許書無趾字,止即趾也。《詩》“麟之止”,《易》“賁其止”“壮于前止”,《士昏禮》“北止”,注曰:“止,足也。”古文止爲趾,許同鄭,从今文,故不錄趾字。如从今文名,不錄古文銘也。或疑銘、趾當爲今文,名、止當爲古文,周尚文,自有委曲煩重之字不合於《倉頡》者,故名止者古文也,銘趾者,後出之古文也。古文《禮》、今文《禮》者,猶言古本、今本也,古本出於周,徙後出之古文;今本行於漢,轉從冣初之古文。猶楷之體,時或有捨小篆用古籀體者也。諸市切。一部。凡止之屬皆从止。①

      (一)《说文》解释“”的意思是“下基也”,它的构形是“象艸木出有阯”。与甲骨文的“”相比,许慎的解形显然是错的。甲骨文像“脚趾张开的脚掌”,是“脚底板”或“脚趾”的形象。读《说文解字》首先要清楚的是,根据小篆字形解释的“字意(=文字构形的意图)”和甲骨文、金文有很大不同。这里可见一斑。

      (二)小篆的字意和金甲文不同,原理是小篆有自己独立的系统。段玉裁用止、屮、、出四个草木生长的独体象形字说明其造字系统。这是他在断代“字感”(比较“语感”和“断代语感”的概念)上有自觉意识的表现。这正是今人所缺少的。字感指的是对字形上附载着哪些和词义相关的构意或取意的系统认识,它是沟通字形及其笔意所记录的系统意义和词之间的感官反应,亦即人们看到一个字形时的刺激反应(包括字的构意和词的取意)。字感以语感和构字系统为基础。字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如上举之“止”字,甲骨文和小篆给人的字感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不同时代的字感差异(构意系统的差异)所造成,这就叫作“断代字感”。简言之,甲骨文有甲骨文的字感,篆文有篆文的字感,隶书有隶书的字感,楷书也有楷书的字感。不同时代的书写体系有不同时代的字感,就如同不同时代的语法有不同时代的语感一样。这一点至今还没有引起古文字学家在构建文字理论时的注意和重视。

      (三)许慎的文字学中,有几个相关但有区别的不同概念,不能混同,强调这点非常重要:字意≠字义≠词义。今天的文字学家似乎还没有很好地区别这三个概念。举例而言:

      字意=象艸木出有阯

       字形取象的意图

      字义=下基也

       字意的意旨(表达字意的核心词的词义)

      词义=足

       该字代表的词在语言使用中的意思

      《说文》“止”字的训释比较清楚地揭示了许慎的文字学概念和体系。这里我把它们离析、揭示出来,供从事文字、训诂之学的同学和同行思考研究。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字义是字意和词义沟通的桥梁,即通常所说的本义(见下文对“匕”字的阐释)。给某个词造字即以某一个词义为基点来设计字形,所设计的字形反映的构造意图,叫字意,也叫造意或构意。字和词结合起来的意思是字义,如“本”的字义是“根”。词义是指脱离于字而附着于声音的意义(早于字的意义)。字义和词义可以重合,但本质上不是同一个范畴的概念。字义取之于词义,亦即把一个词义当作一个对象来造字,怎么造字、怎么表现这个词义,要经过一定的设计,这个设计的意图就是字意。词义有很多(包括临时的),老百姓可能根本不识字,却能知晓某个词所表达的意义是什么。造字要以意义为依据,而造字者一般都用该词最常见、最基本的意义来造字,他们是根据词感来选择的。字义是词义中的一个义项。如“本”有树根、源头等多个意义。造字时只选择了“树根”义作为构形的依据②。但给“树根”义造字时如何来表现或设计呢?是画一个木头底下带有凌乱的根儿的形象,还是画木头底下附有一标识符号的形象?这个整体设计所反映的意图,就是字的构意。总之,字意、字义和词义,是三个不同的范畴或层面,是一个现象(如“本”)的三个不同系统的反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