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权力结构与中国统一问题

作 者:
夏路 

作者简介:
夏路,厦门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夏路,女,湖南长沙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原文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中国统一问题不仅是单一行为体的逻辑,更是“土星环型”复合权力结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国家层面的“内核”因素中,国家硬权力结构涉及中国大陆与台湾的政治军事关系,国家软权力结构涉及大陆与台湾的经济社会关系。在区域层面的“中环”因素中,区域硬权力结构涉及区域大国日本与两岸的互动关系,区域软权力结构涉及两岸在区域组织中的互动关系。在全球层面的“外环”因素中,全球硬权力结构体现为极的关系及其在两岸的战略,全球软权力结构包括全球意识形态与组织规范对两岸的影响。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可以发现,异质性复合权力结构影响两岸关系呈现出或武力统一偏向或和平统一偏向的态势,同质性复合权力结构影响中国统一进程。这对探索全球治理中的“两制”台湾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20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9)05-0135-14

       中国统一问题始于1949年,是指大陆与台湾两岸70年来的统合进程。中国统一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大陆与台湾二者的互动,更是复合权力结构中国家、区域、全球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于中国统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以下六个领域。“中国统一问题的历史概述”涉及张亚中与李英明的《中国大陆与两岸关系概论》①、张春英的《海峡两岸关系史》②。“中国统一问题的政策分析”包括纪欣的《“一国两制”在台湾》③、杨丹伟的《解析台湾的大陆政策》④、林冈的《台湾政治转型与两岸关系的演变》⑤。“中国统一问题的经贸探析”涉及庄宗明与黄梅波的《两岸经贸合作研究》⑥、李鹏的《海峡两岸经济互赖之效应研究》⑦。“中国统一问题与国家整合的研讨”包括张亚中的《两岸统合论》⑧、章念驰的《统一探究:两岸关系与中国前途》⑨、刘性仁的《两岸关系:主权争议何去何从》⑩、卜睿哲(Richard C.Bush)的《台湾的未来:两岸的争端如何解开》(11)。“中国统一问题与大国关系的探析”涉及徐博东的《大国格局变动中的两岸关系》(12)、林碧炤与林正义的《台湾关系法30年:美中台关系总体检》(13)。“中国统一问题与全球化的研究”包括李英明的《全球化时代下的台湾和两岸关系》(14)、刘相平的《经济全球化与两岸经贸关系》(15)、初国华的《全球化与两岸关系新愿景》(16)。

       从文献检索的情况来看,学术界对两岸关系的历史已经有了较好的梳理,既有从内部的视角探析中国大陆与台湾二者的互动,也有从外部的视角分析美国、日本、欧盟等因素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并逐渐敏锐地捕捉到了经济全球化给两岸关系带来的重大影响。然而,关于中国统一的研究仍有几点亟待补充与突破:首先,缺乏结构性的研究视角。国家统一问题属于变革型问题,结构取向比行为体取向的研究视角更有助于对该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而以往学者大多从历史、政策、经贸等单项维度行为体视角研究中国统一问题,忽视了结构取向研究的整体视角。其次,缺乏关于全球治理影响中国统一问题的专题研究。经济全球化只是全球化的一个方面,军事、社会、文化全球化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全球化的多维视野下全面认识全球治理中的中国统一问题。为此,本文尝试构建“土星环型”的“复合权力结构”理论视角,探析全球治理中的中国统一问题,探索新时代“两制”台湾方案。

       一、复合权力结构:解析中国统一问题的新视角

       (一)“网状格型”:越南、德国、也门统一中的复合权力结构

       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体系权力结构(17)与温特的建构主义社会权力结构(18)为权力结构的研究提供了结构的地位、内涵、层次三个有益的分析视角。体系权力结构强调权力结构的中心地位;关注到了硬权力结构,却忽视了软权力结构;重视全球权力结构,却忽视了区域和国家权力结构。社会权力结构强调权力结构的决定性作用;关注硬权力结构与软权力结构的结合,但过于偏重软权力结构;重视全球和国家权力结构,但忽视了区域权力结构。

       借鉴并修正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权力结构理论,笔者拟构建“复合权力结构”的新范式。复合权力结构强调结构的“中心地位”,是一种多维力量的综合体系,横向上包含硬权力和软权力结构两项内容,纵向上涉及国家、区域与全球权力结构三个层次,可以细化为国家硬权力结构、国家软权力结构、区域硬权力结构、区域软权力结构、全球硬权力结构、全球软权力结构六个合成指标。每一细分指标中都有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分别为: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区域大国、区域组织、极的关系、意识规范。(19)

       复合权力结构是解析国家统一问题的一个新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出现了朝鲜、德国、越南、也门等分裂国家。这些地区性的分离双方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等方面呈现出较为等量状态,因此在以国家层面为核心的前提下,复合权力结构之中的国家、区域、全球因素共同发挥了较为均衡的作用力,形成“网状格型”的特征。

       在国家统一进程中,以“是否统一”做标准,可以分为统一与非统一两类。其中,在统一状态中,按照“是否使用暴力”的标准,国家实现统一的模式可以分为:武力统一模式与和平统一模式。在和平模式中,若按“谁为主导力量”这一标准来分类,又可以划分为:一方主导的吸收统一模式、双方主导的一体化统一模式。在非统一状态中,按照“是否独立”的标准,可以分为不统不独与独立两种情形。1976年越南通过武力模式实现统一,1990年德国通过吸收模式完成统一,1990年也门采取一体化模式达到国家统一。

       通过对越南、德国与也门的比较研究可见,国家统一的实现与六项“同质性复合权力结构”密切相关:(1)国家内部主导政治军事统一(国家硬权力结构);(2)国家内部主导经济社会统一(国家软权力结构);(3)区域大国默认分离方主导统一(区域硬权力结构);(4)全球大国缓和且一极在地区的战略撤退(全球硬权力结构);(5)全球大国默认分离方主导统一(全球硬权力结构);(6)一极在分离一方影响力的收缩(全球软权力结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以上六个因素中,区域大国与全球大国默认分离方主导统一的前提是:国家内部主导的政治军事统一进程与经济社会统一进程都已经启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