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學科構建的理論問題、實證分析及策略建議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萬達,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員(廣東 深圳 518000)。

原文出处:
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澳門學”研究對象是澳門這個特定區域發生的“故事”,研究視角不僅是澳門的歷史,也要包括澳門的現在和未來,要從時間、空間和結構三個維度全方位開展研究。澳門學正在經歷從“領域”到“學科”的構建過程,學科建設關係到學科方向凝練、學科水平提升、學科發展創新以及學科體系完善。澳門學學科構建應把握好“澳門學”與“澳門研究”、學術研究與應用研究、本土性與全球性的關係,著力構建以歷史文化、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經濟和社會治理研究為主的澳門學學科體系。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20 年 03 期

字号:

       [中圖分類號]D676.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874-1824(2020)01-0031-11

      

       “澳門學”因澳門而生,是總結澳門經驗、講述澳門故事的重要載體。澳門學概念於1980年代中期提出,目前已從學術概念的探討階段,發展到學科構建階段。構建澳門學學科體系,是澳門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學術價值,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通過澳門學的研究,形成豐盛的智慧成果,支持澳門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進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粤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學術力量,為“一國兩制”澳門實踐行穩致遠提供保障。

       以往關於澳門學的研究,存在以下需改進之處:一是大多停留在宏觀敘事和澳門學概念之爭,缺乏對澳門學過去、現狀和未來發展深入、系統、全面的評估;二是對澳門學學科構建的學理分析和系統梳理的研究比較少,且分析視角多以歷史學、區域學或者“地區學”範疇為主,從教育學理論視角探索澳門學學科體系的研究比較缺乏,尚未從學理上研究分析澳門學學科體系的構成要素。

       鑒於澳門學學科體系構建對澳門文化和教育發展的重要性,有必要將澳門學看成是經濟學範疇的“公共品”來研究。為此,本文以問題為導向,著重回答澳門學學科構建的若干關鍵原則問題:從理論研究來看,澳門學學科構建需要哪些學理支撐?從實證分析來看,澳門學學科構建存在的基礎和問題有哪些?從現實發展來看,支持澳門學學科構建應採取什麼策略和措施?

       一、關於澳門學學科構建的理論問題

       (一)教育學理論的“領域”與“學科”之爭

       從教育學理論來看,學術研究領域與學科之間的爭議一直存在。知識是無界的,學科的劃分具有人為性,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任何學科的發展大凡都要經歷“研究領域—理論發展—學科體系”的動態發展過程。從某一個領域出發,不斷研究和探索出新的研究領域,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這樣就誕生了新的學科。因此,在領域與學科之間,研究領域成熟以後就走向學科,①這是學術發展的普遍規律。有學者認為,任何一門學科的形成和發展都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知識的建構和社會的認可,這必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②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柏拉圖的知識分類法的基礎上,第一次從哲學層面明確提出了“學科”的概念。他在《物理學》開篇說,“任何一門涉及原理、原因和元素的學科,只有認識了這些原理、原因和元素,才算認識或領會了這門學科”,說明只有當學科研究者形成共同範式,該學科才能從前科學時期進入科學時期。中國文獻中出現“學科”一詞,最早見於北宋歐陽修等人所修《新唐書》中《儒學傳序》,本意為儒學的科目分類。《辭海》將學科解釋為“學術的分類”,是“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同時也是“教學的科目”。奧斯特瓦爾德認為,科學的分類不是依照所謂的事物的“本質”,而僅僅屬於為了比較容易和比較成功地把握科學問題而作出的純粹實際的安排。③

       學科之爭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類型,如由於代際更替和範式轉移引起的德語區四大系科(德國神學、法學、醫學和哲學)之爭,在康德時代主要表現為“哲學”與神學、法學和醫學之間的系科之爭;在19世紀上半葉主要表現為哲學與語文學和歷史學等新興的人文學科之爭;在19世紀下半葉則主要表現為“精神科學”與“自然科學”之爭以及語文學和歷史學等“二級學科”內部的紛爭。④以我國高等教育學為例,也存在潘懋元主張的“學科論”與阿特巴赫主張的“領域”之爭,在中國可以稱為學科,在美國則是一種研究領域。⑤

       還有學者認為,人們對經典學科的認識具有較強的一致性,一個學科能否被稱為成熟的學科、一流的學科,並不僅僅根據他是否擁有雄厚的資金、是否擁有一流的研究平台,而是看他是否擁有自己特有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形成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⑥理論對於學術研究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對於一個學科的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基礎理論是學科建設的基石,正如美國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所言:“沒有資料的理論是空洞的,沒有理論的資料是盲目的”,這句話雖然是針對具體的理論與學術研究之間關係而言的,但在理論與學科的關係上也同樣適用。理論支撐研究,逐步提升研究層次,生產出更多的研究成果,這樣也有利於建設更完善的學科體系。

       (二)澳門學的“學科”與“領域”之爭

       長期以來,學者們圍繞澳門學是否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以及作為獨立學科的困難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可以看成是澳門學學科構建的“領域”和“學科”之爭。綜合海內外有關研究,主要形成了“領域論”(“澳門學審慎論”)和“學科論”兩派,“學科論”又分為“狹義澳門學論”和“廣義澳門學論”兩種觀點。

       1.“領域論”,即“澳門學審慎論”。認為澳門學還不足以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澳門學學科持懷疑或者否定的態度。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對澳門學學科構建應持審慎觀點,認為澳門學作為一門學科,現在還有一定的難度,澳門學在當前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取代澳門研究。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澳門學不足以成為一門學科,可以看作一種學術建設,或者是一個研究領域。楊允中指出,目前對澳門學的科學解讀不同,意欲借一兩次會議把概念定型化,恐怕為時過早、利弊參半,假如概念尚未清晰界定而急於單方面判斷,其結果也很簡單:難以落實,一時的熱鬧景象恐難長效維持。⑦

       2.“狹義澳門學論”。認為澳門學作為一門學科,研究對象是澳門的歷史文化。1986年11月在《澳門研究》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上,有澳門學者首次提出建立澳門學。⑧1994年常紹溫通過分析澳門歷史文化的特點來論述建立澳門學問題。⑨1995年湯開建認為澳門學研究的內涵、研究隊伍的數量和質量已經達到成為一門學科的條件,作為區域性學科的“澳門學”可稱為“澳門文化”或“澳門歷史文化”。⑩2001年黃漢強主張澳門學應以澳門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採用靜態、動態、結構和綜合分析等唯物辯證思維為主導的研究方法。(11)金國平運用中外文歷史資料,嘗試解決澳門學的一些關鍵問題。(12)此外,還有學者認為澳門學是區域性學科,發生和存在這一區域的有關問題都是這一學科的研究對象。也有人認為,澳門學是一門反映和闡明澳門社會各領域的矛盾、規律及其相互關係的學問。(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