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美学的现代境遇与意义生发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绍瑾,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在中西融通、中国学术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传统重要—翼的道家思想老树生花,焕发了通向现代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现代重要的美学家都不约而同地通过对道家艺术精神、文艺思想的阐释来为其美学理论找寻据点。道家思想不仅为中国现代美学建设提供了极丰富的传统资源,还是中西比较视野下接受、引介西方美学理论的“前在视野”、传译中介,以及中国美学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包含台港及海外华人在内的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六大美学家是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徐复观、叶维廉、李泽厚,大多数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其中差不多有一半可被归入现代新道家行列。他们的美学建构,实现了道家艺术精神与西方现代美学的汇通。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72(2019)09-0071-11

      一、问题的提出

      老庄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重要基础和主干,在中国古典时期的文艺批评中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构成了中国美学、中国文论与儒家既对立又互补的重要思想遗产。在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碰撞、融通的20世纪,努力从中国古典文化的深邃海洋中发掘出具有再生性资源并成功有效地植入现代文艺美学的建构中,创造出既有现代思维形态,又具有民族根性的美学理论,就成为许多20世纪中国美学学者共同致力的方向。在此历史背景下道家思想老树生花,焕发了通向现代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大批受过西学洗礼的美学家都不约而同地通过对道家艺术精神、文艺思想的阐释来为其美学理论找寻据点。道家思想不仅为中国现代美学建设提供了极丰富的传统资源,还是中西比较视野下接受、引介西方美学理论的“前在视野”、传译中介,以及中国美学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

      所以,考察道家艺术精神的现代阐释及其参与中国美学现代建设的路径就成为一个极富学术价值的论题。事实上,道家思想的美学意义及它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曾经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术热点,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在打通古典与现代,探讨道家文艺美学的现代生发、现代影响、现代参与方面的研究,近些年才出现一些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美学家对道家艺术精神的阐释,出现了一些探讨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徐复观、叶维廉等在美学视域下对道家思想进行富有现代意义新阐释的论文,有关上述美学家的研究专著也大多涉及或立专章探讨其与道家艺术精神的联系;二是道家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因缘的研究,一些研究京派文学团体的论著多牵涉这一问题,这些对具体的艺术实践的研究,大大丰富了道家思想与中国现代美学关系探讨的深度。上述研究开拓了视野,也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现代美学建设中传统因子、传统影响的重视。但仍存有诸多不足,缺少把大陆和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的美学建构通观的理论视野和学术意识,整体的、系统的观照也显得不足。本文通过对在古典时期有重要影响的美学传统现代生发的考察,简言之,既以道家影响之眼看中国现代美学,又从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看道家美学的历史展开,不仅能揭示出古典向现代转化及重新生成的价值意义与实际可能,不仅书写了道家美学意义向历史展开的新篇章,也不失为思考中国现代美学生成肌理的一条有效途径。

      需要特别交代的是,本文中道家美学的“现代生发”“现代参与”以及“中国现代美学”中的“现代”一词,采用的是其与“古典”相对的意涵,不拘于流行的现、当代时段的划分,而着眼于“现代品格”“现代形态”“现代性”等考量,因而把二十世纪下半期,特别是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的美学建构纳入“中国现代美学”的框架内,有时又以二十世纪称之。我相信这一大中华视野的中国现代美学观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间冲突、融合、倾斜,是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美学、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主干线。而二十世纪的特定历史,所谓的“现代”,很多时候又往往和“西方”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美学之间的关系,它们的互释、比较、选择、消化、融通,主要源于西方的美学学科概念与中国经验、中国问题的结合,就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国美学、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焦点。中国现代美学,就是在这一学术大背景下进行并得以发展的,大陆美学界是如此,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的美学探索也是在这一经纬下进行的。

      另外一个关键概念就是“道家美学”。叶维廉曾对此作过如下定义:“‘道家美学’,指的是从《老子》《庄子》激发出来的观物感物的独特方式和表达策略。”①这一定义尽管触及了道家美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叶氏也对此方面有深入、独到的创造性解读和阐释,但仍然逃脱不了这样一种命运:这一定义只能是叶维廉言说系统中的“道家美学”,别人同样有资格和可能塑造出另外一种他心目中的“道家美学”!这需要我们追问“道家美学”这一命名的原起。

      中国古代并无“美学”一词,更无以“美学”命名的著作和以“美”作为范畴探讨的思想体系。“美学”这一学科的命名及其概念框架本身来自西方,是中国学术现代化的产物。中国现代美学的建构,最初也首先从移植、传播西方概念,进而消化、统摄中国传统资源而成。中国古代尽管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资源,但本身并无与之对称的概念系统。针对此种情况有人提出“中国古代有美学思想而无美学”,“中国古代的‘美学’实际上主要是一种‘潜美学’”。②这一说法当然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因为它体现的是一种“西方中心论”思维。但我们从二十世纪美学研究的历史实际来看,它则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按照上述说法,也可以说老庄有美学思想而无美学,道家思想是一种“潜美学”。道家代表著作《老子》《庄子》,并不是以美、以文艺为对象进行探讨的著作。老庄原典被认为是丰富、深刻的哲学著作,而其对后来影响深远的文艺思想包含在其哲学思想的整体中。用庄子的话来说,道家思想是一个“混沌”,其内涵可能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混沌”,以后来的学科分际和分析性的思想和方法来对这个“混沌”进行解剖和言说,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偏”,甚至可能导致“混沌”的死亡。这是现代人的悲哀,也是现代人高出古人的地方。以现代美学的学科意识和概念系统来对老庄的“混沌”进行解说,可能达到的是一“偏”,甚至可能遮蔽其中的原始意境。但既然思想是一个向历史不断展开的阐释过程,后人从其一“偏”来获取其间的思想资源并予以发扬光大,也就成为现代语境中传统思想研究的必然,因此此“偏”可能达致“深刻”的向度和富有现代色彩的新意。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道家美学”这一名称,既是古代的思想,更是现代的学问,是现代人以“美学”这一现代学科概念和思想方法对不是专门的美学著作但可能包含丰富深刻意涵的道家美学思想进行阐发的结果。由于阐释者本人生活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作为阐释者的个人充其量只能在阐释的长河之中占据一朵浪花的位置。他从文本中所读解出的意义也只是无限开放的意义之网上的一根蛛丝而已”。③道家美学是一个向历史、向现代不断展开的阐释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