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中央连续发布一系列支农、惠农的“三农”政策以来,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等“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中央以“项目制”形式的农村财政专项资金助推农村经济建设。应该说,通过专项财政资金引领企业投资农村、鼓励农业科研的开发,加快农村领域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在很大程度上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中央每年投入了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这些支农、惠农财政资金是否用到实处,使用效果如何,都需要通过绩效审计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充分发挥监督管理功能,做好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支持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近几年财政部联合农业农村部继续加强惠农财政资金投入。比如在2018年湖南省有3个专项、44个子项目都是涉农专项财政资金;陕西省拟在2019年投入千万农业专项项目资金支持各类涉农专项财政资金;山东省在2019年也预计投入17.1亿元用于农村专项资金等等,应该说全国各级政府部门持续不断加大了对农村专项经费的投入,惠及面广、领域多,这一系列惠农方针政策都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村企业经济活力,但这些涉农“项目制”形式的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中出现过各种问题,大量的专项财政资金在从申请、使用、管理到验收等各个环节缺乏科学规划,专项财政资金使用低效或者被挪作他用甚至贪污等现象时有发生,缺乏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资金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提高监督管理意识,把涉农专项财政资金用在刀口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绩效审计作为国家对受托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和综合治理进行评价的有效手段,能够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对相应项目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率性进行综合评价,为提升涉农财政专项资金规范使用保驾护航。因此,本文以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为研究对象,挖掘绩效审计在监督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农村专项资金的效率和效益。 二、绩效审计在农业财政专项财政资金中运用的必要性 农业财政专项资金是要求在既定使用范围内专门用于农村改革与农业建设方面的资金,为了减少农村贫富差距,帮助农民更好地增收,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需要在整个投入过程中对这些财政资金问责、问效,而绩效审计作为最有力的监督手段,能够在资金投入的全过程中发挥监督管理的效用,从而最大限度保障财政资金用到实处,助推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果。比如雷浔(2013)强调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落实“三农”政策的保证。同时,董丽双(2019)也指出在农业财政专项资金中引入绩效审计不仅是监督财政资金使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树立政府廉洁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方式。各地政府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以涉农规划为平台,科学合理引入绩效审计运行机制,整合统筹省以下及市县相关财政专项资金,将各级财政资金进行有效衔接、融合,纳入全过程的监管机制内,提高各省财政支农资金的综合效益。 另外,在引入绩效审计监督机制的过程中,必须了解整个农业财政专项资金从中央下拨运用到农村的各个环节特点:第一,专项财政资金管理链较长,涉及环节众多,加大了绩效审计介入难度。从专项资金的申请到整个项目完成需要涉及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众多环节,如果是直接拨付到农民账户中,还需要对农户进行调研、实地考察和核实,涉及周期较长,对于绩效审计在哪个环节介入需要通盘考虑;第二,资金来源涉及范围较广,不利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目前农业专项资金主要来源于各地政府财政资金,还有少部分来自于农户自身财产和企业公益或者投资,来源的多样性特点不利于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第三,因为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绩效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农业财政专项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观条件因素影响使得整个项目周期长,加大了绩效审计的难度,不利于对整个项目的综合评估。 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在农业资金管理中发挥监督管理作用,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业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压力大,而绩效审计不仅能审查农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性和经济性,更重要的是能够维护农民利益,为更好地建设新农村服务。此外,积极有效加强对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能及时把握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和趋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提高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一)绩效审计组织与准备阶段 绩效审计前期主要包括审计前的准备和方案制定两阶段。首先,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需要进行全方位、多途径的调查准备,提前收集与项目建设与改造相关的基本信息,包括已有的相关政策规章制度,对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申请条件和使用流程等基础信息,才能够为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其次,要制定规范科学的绩效审计方案。因为绩效审计的技术性较强,在进行审计时需要事前制定好具可操作性的方案,比如评价标准是否与项目相匹配,绩效审计的流程是否可行等等。再次,由于农村环境比较复杂,不同地方的审计评价标准有差异,在方案制定时需要搜集不同地域的评价标准,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基本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评价准则,从而为开展绩效审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绩效审计的实施阶段 绩效审计的实施主要涉及对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组织申报和评审情况、资金拨付和项目管理情况。政策落实主要是针对“三农”相关项目是否依据相关政策设置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整个论证和审批环节是否有对应政策支持,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是否按照国家要求、法律法规落实涉农专项资金安排,这些工作的内容与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密不可分,也是监管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合规性和真实性的重点内容。对于绩效审计来说,要全过程监督项目,其中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前期比较关键的阶段,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基本信息,诸如数据指标、报告、文件等资料,再形成相应电子资料、视频等信息,纳入绩效审计范畴进行审查。这一阶段主要是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是否规范、科学进行合规性审查,以及评价项目推进阶段是否达到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