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审计工作的探索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锋刚,何洁,陕西润新会计师事务所

原文出处:
中国注册会计师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0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在此背景下,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及时出台了《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为社会审计发展拓展了业务空间,社会审计工作者应积极作为,深刻理解国家对扶贫攻坚工作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审计工作的新思路,为扶贫攻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现状

      目前,基层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普遍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项目管理弱化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扶贫政策落实不精准。脱贫户标准不统一、不透明,管理资料不规范、不完整。

      二是项目实施不规范。特别是县上下达镇村产业扶持项目和产业道路项目较多,但每个项目资金量偏小。一些项目前期准备不足,项目延迟交付使用;一些项目招投标管理比较混乱,甚至“暗箱操作”招投标;一些项目工程资料不完整,工程维护制度不落实,不能持久发挥项目效益,为脱贫攻坚工作留下后遗症;个别产业扶持项目不结合实际,没有市场前景调研而“一哄而上”,产业项目效益不佳。

      三是项目财务管理不到位。财政扶贫资金计划分配不统一,项目资金下达迟缓,存在一拨了之的现象。尤其是县级和乡镇放管服改革后,大量委托村上实施的项目,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扶贫资金挪用侵占、虚报冒领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扶贫资金存在安全隐患。

      二、当前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审计现状

      目前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审计处于探索阶段,绩效评价审计覆盖范围狭窄,审计方法滞后,审计力量薄弱、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家大力开展绩效评价审计的新要求。

      目前绩效评价审计主要集中在事后绩效评价,重点是贫困人口的减少数、贫困发生率的变化、GDP的增长幅度、扶贫项目投入后基础设施的增加等。对扶贫资金进行事后绩效评价的审计证据比较容易获得,审计评价标准比较直观,审计工作的开展也相对简单且容易出成效,但仅仅关注事后绩效评价,使得审计的职能停留在监督评价的层面上,审计关口靠后,对于扶贫项目开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法及时发现。

      同时,由于绩效评价审计范围狭窄、难于满足需要,上级审计机关只是选择对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审计,尤其对乡镇产业扶持或产业道路等小项目涉及甚少,而这些数量庞大、资金流向众多的项目,是贫困群众直接收益的项目,亟须加强绩效评价审计,规范项目运行管理,提高扶贫资金项目绩效。问题症结在于,目前审计机关面临着审计资源与审计需要的矛盾日趋加深,对于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审计,不可能做到全覆盖,势必导致基层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扶贫资金被挪用私分或虚报冒领的问题难以根绝,扶贫绩效成效大打折扣,严重影响群众对扶贫政策的认可度;另一方面,目前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侧重于经济效益的评价,而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极少关注,这是比较片面的,与国家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使命不相符,也与贯彻新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实际上,扶贫政策是扶贫开发的行动指南,有了扶贫政策的指引,政府相关部门才能确定扶贫对象、扶贫资金如何分配、设立什么扶贫项目;反之,若扶贫政策不明确、不完善、不可行,扶贫工作没有清晰的方向,精准扶贫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将绩效评价审计范围覆盖到政策、生态绩效领域是当务之急。

      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审计方法的路径

      (一)制定符合实际的绩效评价审计实施方案

      目前,社会审计人员对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审计的概念不清,审计实务操作不熟,对制定绩效评价审计实施方案心中无数。而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对开展绩效评价审计积极性不高,提出的绩效评价审计实施方案大多照抄上级财政部门的方案,没有结合实际,绩效评价审计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县级财政部门因缺乏工作经验,也没有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的绩效评价审计实施方案结合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导致被评价单位配合不积极,增加了审计难度。还有的选择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制定绩效评价审计实施方案,但是,社会中介大部分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的思维模式,制定的绩效评价审计实施方案以财务收支为主,内容不全面,也背离了绩效评价审计的初衷。

      因此,财政部门应勇于担当,承担起绩效评价审计的主体责任,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绩效评价审计实施方案。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财政部关于开展绩效评价审计的意义,弄懂政策要义,把握绩效评价审计的重点,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绩效评价审计实施方案;其次要吸纳专家参与,严格审查绩效评价审计实施方案。大胆吸收既懂政策、又懂工程管理和财务收支审计的专家参与,深入调研,组成绩效评价审计考核组,反复论证,承担绩效评价审计实施方案和绩效评价审计质量的考核,确保绩效评价审计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抓住关键点、拓展绩效评价审计范围

      社会审计人员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抓住关键点,拓展绩效评价审计范围,积极关注扶贫政策关注点,延伸资金、项目实施全流程,把贯彻扶贫政策落实、实施扶贫业务工作和管理资金财务相融合,形成新的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审计观测指标体系。

      1.抓住项目政策重点,推动及时落实

      重点关注政策执行决策的程序,检查配套政策措施落地时间,及是否按照“六精准”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执行,有无不结合实际、不顾财力,人为拔高“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或“加码”干部扶贫任务,使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减弱,导致扶贫政策“福利化”的负面效应。

      (1)关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相关政策。检查党委政府是否及时制定相关政策,提出因地制宜、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权责明确的组织保障和监督考核机制;检查各项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重点检查扶贫脱贫政策的有效衔接,检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标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时间节点;检查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办法的制定情况,明确部门分工、操作程序、资金用途、监管措施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