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判定依据与巩固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钟龙彪(1969- ),男,江西全南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党政治、反腐倡廉(天津300191)。

原文出处:
理论导刊

内容提要: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重大判断包括三个层面内涵: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着眼整体形势的宏观判断、阶段性的初步胜利。作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重大判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依据:一个是经过持续的打虎、拍蝇、猎狐,形成了强大震慑,使得那些未被发现的腐败分子纷纷投案自首,使得那些想腐败、能腐败的人不敢轻举妄动、以身试纪试法,过去腐败问题高发多发态势被有效遏制;另一个是反腐败斗争成果得到人民群众高度认可,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越来越充足。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必须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标本兼治,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期刊代号:D2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19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9)09-0034-0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及时研判反腐败斗争形势,审时度势作出重大判断,调整工作部署,不断将反腐败斗争引向纵深。从十八届中央纪委一次全会到四次全会,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总体判断是“依然严峻复杂”。2015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党中央认为“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2016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党中央认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2017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党中央认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十九大报告提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2018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最新重大判断: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在2019年1月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郑重向全党、全社会宣布这一重大判断,并提出“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新要求。当前,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工作实践看,仍然有一系列需要认真探讨、切实解决的问题,诸如:判断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评估标准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具有什么特点?如何巩固成果?等等。

       一、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科学内涵与判定依据

       党中央作出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重大判断,包括三个层面内涵:第一,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是指反腐败与搞腐败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反腐败的力量远远大于、多于、强于搞腐败的力量,目前明目张胆敢腐败、公开对抗反腐、阻挠反腐、破坏反腐的力量已经处于明显劣势,而明确主张、大力赞成、热情支持、积极参与反腐、崇廉拒腐的力量占据压倒性优势、这就为全面、彻底、干净消除腐败、取得反腐败最终胜利营造了有利政治氛围及条件。第二,着眼整体形势的宏观判断。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是着眼全党、全国反腐形势的一个宏观判断。但是,不能以此类推,简单化地认为每一个地方、系统、单位、部门的反腐败斗争都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反腐实际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第三,阶段性的初步胜利。目前,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压倒性胜利,是相对于过去反腐形势严峻的胜利,与我们追求的海晏河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相比较,目前的胜利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胜利,还不是决定性胜利、最终胜利。因为现在的这个胜利还不够完全,还存在一些短板,还比较脆弱,如果在反腐决心、意志、力度、广度上稍有动摇、懈怠、放松,就可能导致腐败问题的回潮、反弹,前功尽弃,所以需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不获最终胜利不能轻言收兵。

       作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重大判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依据:一是经过持续的打虎、拍蝇、猎狐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对腐败分子形成了强大震慑,使得那些未被发现的腐败分子纷纷投案自首,使得那些想腐败、能腐败的人不敢轻举妄动、以身试纪试法,过去腐败问题高发多发态势被有效遏制。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心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既打“老虎”,严惩高官腐败,又拍“苍蝇”,整治基层干部腐败,还猎“狐狸”,千方百计追回逃亡国外的腐败分子。根据《中国纪检监察》2017年8月的报道,十八大以来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50多人,是十七大5年间的3.7倍;近4年来全国处分的农村和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人数是十八大前10年处分的全国总人数的1.3倍;2016年有5.7万名党员主动向组织交代了自己的问题,是前年的10倍多[1]。十八大以来,经党中央批准立案审查的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218.6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267.4万件,立案154.5万件,处分153.7万人,其中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8万人。2014年以来,对乱作为、不作为的3.2万名基层党员干部严肃追责。五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7.8万人。2014年以来,从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3453名、追赃95.1亿元,“百名红通人员”中已有48人落网。新增外逃人员从2014年的101人降至2015年的31人、2016年的19人,2017年1月至9月为4人[1]。高压态势和政策感召并重,逐渐形成腐败分子投案自首“连锁效应”。艾文礼、王铁等中管干部主动投案,党的十九大以来共有50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2018年8月23日,国家监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敦促职务犯罪案件境外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的公告》后,四个多月时间里,包括“百名红通人员”蒋雷、王清伟在内,165名外逃人员主动投案。这一组组数字的变化说明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确已经取得,腐败问题高发多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另一个依据是,从民心上看,反腐败斗争成果得到人民群众高度认同,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越来越充足。2014年12月13日,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74岁的老党员崔荣海拉着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手,激动地说:“总书记,您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这一朴素的话语,代表了普通群众的心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惩治腐败的衷心拥护。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显示,十八大后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逐年走高,从2012年的75%,到2013年的81%、2014年的88.4%、2015年的91.5%,再到2016年高达92.9%[2]。一路上扬的满意度曲线背后,是腐败分子的节节败退、日暮途穷,是支持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的民心的日益高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