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至今,中国新闻学经历了百年发展历史。100年间,新闻学西学东渐,由术入学,曲折发展,历经萌芽启蒙、登堂入室、分化发展、政治异化、回归学术、创新繁荣等本土化的不同阶段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新闻学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成为中国新闻学的发展方向。经过70年的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以下简称“三大体系”)逐步建立,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内涵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立起以中国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为基础的新闻传播学科知识体系。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体融合和智慧媒体的新闻实践创新,新闻舆论工作对外塑造国家形象,对内凝聚国家力量,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和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阐释为中国特色新闻理论研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三大体系”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中国新闻学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使命和任务。 一、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新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形成、发展和基本规律的应用性社会科学。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新闻学人筚路蓝缕、开拓进取,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新闻思想,吸收传统新闻理论、西方新闻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与发展,逐步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学理论体系。这一发展过程经历了几个不同特点的历史阶段和时期。 (一)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发端 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成为中国新闻学发端的标志,中国新闻学的学术研究和新闻教育闪亮登场。以救亡启蒙为旨归的新闻学传统和“以新闻为本位”的学术新闻学传统,共同影响引领中国新闻学由“术”入“学”,开始了现代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的探索。以徐宝璜的《新闻学》为代表②,当时的研究著述者结合报业工作实际经验和大学教学需要,编写了涵盖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的学科专著,为新闻学研究规划了明确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开启了中国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的序幕。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进行新闻实践,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新闻学“三大体系”的发展形成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闻事业继承了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体制和新闻工作优良传统作风,学习借鉴了苏联新闻工作的经验和模式,迅速建立起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体系,这也成为规定和影响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前提条件。这一时期,在“吸收外来”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结合党情国情和新闻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党报工作理论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党报新闻理论体系,成为社会主义新闻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开创奠基阶段。1949年以后,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新中国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学习和运用苏联报刊工作经验和列宁新闻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体制化研究”③,逐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1949年8月,毛泽东明确指示要研究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新闻学④。此后,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建国之初新闻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主题和方向⑤。1954年4月,毛泽东专门就报纸批评提出了“开、好、管”三字方针,开创了新闻工作经验和理论研究的中国特色话语和风范。当时苏联新闻学理论成为参考借鉴的重要样本,1950年,中苏新闻界开始互访学习,1954年-1955年,中央各新闻单位掀起更加广泛系统的对口学习苏联的热潮,并引进了苏联新闻学教材,推动了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深入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发展。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拉开了新闻改革的序幕,并成为新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党报为本位”的新闻研究成为主流,党报学说话语替代了新闻学术话语,党报规律也成为新闻事业的一般规律⑥。 政治运动阶段。1957年后,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研究在“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演变为政治批判斗争的工具,远离了学术探讨的本义。在当时不正常的学术环境下,新闻学研究步履蹒跚,虽然在运动缓和时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如老新闻工作者的回忆录、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的著作、高校和研究机构编写的讲义和文集等⑦。至1976年,27年的新闻学“体制化”研究逐步蜕变,历经多次政治运动的清算过滤,论题不断趋向政治化和极左化,研究领域不断窄化和僵化。总体来看,新闻学研究是服务和隶属于政治的,但受“极左”思潮影响干扰,这一时期的体制化研究在对新闻规律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研究呈现出“不连贯、不独立、不正常”⑧的取向,也使得“新闻无学”演变成为学科现实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