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中国七十年的主线和成就

作 者:

作者简介:
武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09;李扬,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北京 100081

原文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而这三次历史性飞跃,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飞跃。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最根本任务。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9 年 11 期

字号: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历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而这三次历史性飞跃,同时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飞跃。中国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正在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贯穿这个伟大历史进程的主线和亮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最根本任务。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了生产力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带领广大人民创建了新民主主义制度,解放并迅速恢复了生产力。

       (一)旧中国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束缚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动地卷入了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中,一方面,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中国也开始了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开始了步履蹒跚和艰辛的工业化。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民主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革命并没有成功,没有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扫除内外障碍,而是陷入了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内受军阀混战祸害的苦难深渊。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开始沿着真正彻底解放社会生产力的道路发展。当时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经济无力抵御外部冲击。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制,贬值本币,以邻为壑。中国则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过剩”产品的倾销市场。1933年,中美签订“棉麦借款”协定,美国政府贷款5000万美元给中国政府,要求中国以4000万美元购买美国棉花,1000万美元购买美国小麦及面粉,所购棉麦只能在中国销售。棉麦涌入中国市场,给国内农民和粮食厂商造成致命冲击。借款消息一出,棉花价格立即每担下跌了四五元;钜鹿县的百余家土布商,到1935年只剩十余家,也都即将关门;福建漳浦产粮区输出路绝,“积谷有腐朽之虑,而农村的经济,亦足破产”。①

       国际金融市场对旧中国生产力的冲击更甚。1934年,美国通过“白银法案”,在国内外高价购买白银,引发中国白银外流。当时仍采取银本位货币制的中国,立即陷入通货紧缩,物价水平暴跌,金融市场崩盘,民族工业衰退。②

       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政府无法解放生产力。由于国民党右派在大革命时倒向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南京国民党政府始终无法有效推行解放生产力的政策。在农业领域,国民党放弃了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甚至仅具改良性质的“二五减租”都遭到了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内地主势力的强烈抵制,更遑论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工商业领域,南京国民党政府以实行孙中山提出的“节制资本”为名,迅速扩张官僚垄断资本,使其成为压迫民族工商业和掠夺人民的工具。1931年至1936年,中国的消费率和投资率依次为104.1%和-4.1%、97.5%和2.5%、102.0%和-2.0%、109.1%和-9.1%、101.8%和-1.8%、94.0%和6.0%③。6年中投资率有4年为负数,这也说明国民党政府在推进工业化方面乏善可陈。加之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吏治腐败,国家资本完全蜕变为少数官僚集团攫取国民财富的工具。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党政府又借没收日伪财产之名和低价兑换伪币的方式,掠夺原沦陷区民族资本和人民的财富,严重伤害了民族资产阶级,而官僚资本更加膨胀,垄断了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农业和民族工商业则“百业凋敝”,以至出现“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的歌谣。由于国民经济凋敝,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国民党政府变本加厉地继续实行抗战以来的通货膨胀政策,通过恶性通胀洗劫了城市市民的财富(广大乡村甚至被迫退回到“实物交换”),彻底失去民心的国民党最后败退台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民国以来社会生产力停滞的历史(根据安格斯·麦迪森的估算,1913年至1950年期间,中国内地GDP年均增长率为-0.02%,而同期世界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85%④)。  (二)土地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接手的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土地制度下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农村调查后指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⑤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也指出:“我就是历来疑心别人的记载上面写着‘卖妻鬻子’的话未必确实的,所以我这回特别下细问了寻乌的农民,看到底有这种事情没有?细问的结果,那天是三个人开调查会,他们三个村子里都有这种事。”⑥

       美国政府也认为中国共产党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1949年7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关于送呈《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致总统杜鲁门的信中说:“在形成现代中国之命运中,有两个因素起了主要的作用。(第一个因素)是中国的人口,在十八、十九世纪增加了一倍,因此对于中国成为一种不堪重负的压力。(近代史上)每一个中国政府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政府是成功的。”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