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殖民统治对所辖地区经济的长期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辛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721;许悦驰,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北京 100721

原文出处:
经济科学

内容提要:

殖民制度对经济的长期影响是经济史领域的重要命题。本文以伪满洲国殖民统治为着眼点,深入探讨了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洲国殖民统治对所辖地区经济的长期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具体的影响机制。通过断点回归的方法(RD),本文发现即使在2014年,伪满洲国辖区一侧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低于相邻的其他区域,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伪满洲国当局严酷的劳工待遇和其对移民的管控带来了劳动力数量的锐减,这种锐减在除核心城市之外的乡镇农村区域尤为明显。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学
复印期号:2019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9 JEL:N45 038

      统治模式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是经济史关注的重要问题。不同的统治模式将对经济造成不同的影响,其影响的规模和持续的时间与统治的具体模式以及经济体的本身特质有关。以阿西莫格鲁为代表的制度决定论者认为,殖民主义的长期影响可能与采取何种方式殖民息息相关,不同的殖民方式会给殖民地留下“制度遗产”或者“制度创伤”,从而使得曾经被殖民的地区的经济社会长期表现受到影响(阿西莫格鲁等,2016,第55页)。本文希望探究的就是在经历了15年之久的伪满洲国统治之后,曾经被殖民的区域如今的经济表现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并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可能机制。

      1931年,在日本军部的支持之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伪满洲国所辖区域为整个东三省全境、内蒙古东部、河北省北部。在伪满洲国内部的行政权力实际由日本掌控长达15年的殖民统治期间,日本也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引入了伪满洲国。近期Mattingly(2017)从制度的角度探讨了伪满洲国统治对被殖民地社会经济的长期影响,在他看来,伪满洲国通过建立“保甲制度”增加了政府的动员能力,并且“保甲制度”的推行造成了长久的影响,直至今天,曾经被殖民过的地区,其政府的规模依然更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更高,这些可以作为解释当地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迅速的原因。

      本文的观点则认为,伪满洲国统治虽然推行了一系列特殊的制度,但由于殖民时间相对较短,同时随着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及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当地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实行了多种不同的管理制度,因此伪满洲国时期制度本身的惯性对当前的制度影响较小。然而,当时的殖民统治给被殖民地区带来的经济后果却长期存在,即使造成这种后果的制度早已消亡。

      在Mattingly(2017)的基础上,本文从伪满洲国的一条西部边界线入手,利用2014年县域经济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伪满洲国辖区乡镇的人均工业产值显著低于一线之隔的周边区域。实证结果显示即使在2014年,殖民统治下伪满洲国辖区人均工业产值显著低于边界西侧地区约3个标准差。通过进一步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伪满洲国统治时期该区域内部严格的人口流动管制、盘剥式的劳工环境以及强迫性的内部迁移,这一系列措施虽然带来了伪满洲国辖区内核心城市人口同时增加,但是却造成了非核心工业城市之外的广大区域人口锐减。直至今日,当年该区域出现的人口锐减造成的经济影响依旧存在。

      二、文献综述

      本文核心是以伪满洲国统治历史为切入点,探索汲取性殖民统治对经济社会的长期经济影响。目前,统治模式对经济表现的影响已经有了诸多重要的研究。Acemoglu等(2012)提出在政治上,汲取性统治不仅会自我加强,还会由于历史过程中没有形成约束权力的习惯,导致滥用权力成为常态。Acemoglu等(2001)指出欧洲殖民的长期影响取决于殖民国家在殖民地建立的是汲取性政治体制还是欧洲大陆式的民主政治。曾建立过强制劳动力等汲取性政治体制的殖民地经济陷入了停滞;而建立了保护私有产权和其他公民权利的欧洲大陆式民主政治的殖民地,其经济则保持了繁荣。比如英国在南亚、拉美和非洲的殖民历程被认为是在政治上留下了宝贵遗产(Iyer,2010;Lee和Schultz,2012;Mahoney,2010),而西班牙强迫劳动力开掘矿产的殖民方式则让当地长期经济贫穷、政治脆弱(Dell,2010;Mahoney,2003)。然而近年来,学界发现这些经验并不适用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中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事实上,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日本殖民者通过扩大教育和医疗的建设规模和支出使得其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持续的正向作用。甚至,某些殖民地在长期经济表现上好于同等条件下未被殖民的地区(Mattingly,2017)。然而,也有一批学者否认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东亚经济表现间的联系(Doner等,2005),认为日本统治下的殖民地经济增长实际上没有想象的快,二战后政治上的独立是之后经济增长的更重要的因素(Haggard等,1997)。总之,学者间对于日本殖民统治是否对东亚殖民地的国家能力和长期的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仍然存在很大分歧。

      本文试图以伪满洲国辖区为例,选取1932-1945年日本在进行殖民统治时所建立的伪满洲国的一段西部边界,观察受到日本殖民统治的边界东部地区和未受殖民统治的边界西部地区在日本殖民统治前后的经济表现差异,以此为突破口,探究日本殖民统治与殖民地长期经济影响间的关系,并运用断点回归设计(RDD)的方法论证了日本的殖民统治给殖民地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政策背景

      伪满洲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建立在中国内蒙古东部、东北的傀儡政权,其背后实质上受到日本军政府的控制,在伪满洲国内实行的政治、经济制度与周边地区迥然不同。本文选取了1932-1945年日本进行殖民统治时所建立的伪满洲国的一段西部边界(以下称“西部边界”),试图观察这段边界的东部地区(受到日本殖民统治)和西部地区(未受日本殖民统治)各自的经济表现在长期的差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