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贸易:起源与特征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三三,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广东 广州,510631)。

原文出处:
学术研究

内容提要:

丝绸贸易是丝绸之路上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贸易。考察丝路初兴阶段丝绸外输的方式有助于理解丝绸贸易的起源。两汉时期丝绸外输的方式,大致有四:一是纳贡,二是赠赐,三是贩卖,四是丝绸被当作货币。借助这些方式,汉地的丝绸得以外输至西域,丝绸贸易亦由此渐兴。丝绸贸易时常受丝路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沿途民族和语言的多样性、贸易路线的多线性、贩运的长时性与中转性、贸易货币的多样化等恒定因素以及参与国的政策、战争和民族迁徙、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和贸易运输体系等不恒定因素的影响。综合考察影响丝绸贸易的诸种因素,即可探知丝绸贸易的基本特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9)06-0127-11

       “丝绸之路”自得名以来,学者们围绕其名称的合理与否提出过很多新的看法,如“玉石之路”“陶瓷之路”“茶叶之路”……但从文献所载和出土的考古证据来判断,丝绸在事实上还是丝绸之路上无可替代的主导商品。①而从整个丝路贸易的发展史来看,丝绸贸易无疑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沃(Daniel C.Waugh)所说:“尽管丝绸只是参与贸易的诸多商品之一,但丝绸最能体现‘丝’路沿途欧亚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历史。”②虽在汉代以前,丝绸贸易早已出现于欧亚内陆地区,但不可否认,丝绸被纳入官方交往的对象且开始有规模地对外输出却是在张骞通西域以后。也正是在此以后,丝绸才逐渐成为西域诸民族眼中独一无二的商品。随着丝绸的西传,由“丝”引起的一连串与之相关的名词和故事开始冲击着西方人对于“丝国”的探索和认知。从维吉尔(Virgil,前70—前19)记载“赛里斯羊毛”③的时期,罗马人就开始进口中国的丝绸了,但直到中国与罗马的丝绸贸易间接开展了近200年后,波桑尼阿斯(Pausanias,约公元2世纪)才得知:原来让罗马人着迷的丝绸只是出于赛里斯国的一种名为“赛尔”(Sér)的虫子!④这一探索的历程,直至查士丁尼时期才有了明显的进步。⑤

       两汉时期丝绸向外传播,由东渐西,先从塔里木盆地周边诸国渐西传至中亚的大夏和贵霜,继而通过帕提亚和叙利亚地区商人的中转,终达于地中海的罗马世界。由于文献极其匮乏,我们无法判断在这一多极贸易体系中帕提亚与汉王朝丝绸贸易开展的具体情况,不过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在整个丝路贸易的环节里,帕提亚更多的是中间商而非消费者。目前除了帕尔米拉和杜拉—欧罗波斯等地发现了帕提亚时期的丝织品遗迹外,还没有更为有力的证据直接指向帕提亚人对于丝绸的消费情况。相反地,古典文献关于丝绸在罗马流行的记载反倒说明,罗马无疑是中国丝绸消费最大的主顾。赫德逊认为,虽然贸易品还有铁、漆器等其他物品,但仅仅是丝绸一项就占了“中国对罗马出口的百分之九十”。⑥换句话说,丝绸的大部分最终一定是流向了罗马帝国的市场,而不是居间的帕提亚人或者贵霜人的手中。丝绸西传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丝路沿途政治格局的变迁密切相关。随着汉与帕提亚官方外交关系的确立,丝绸之路继续向西延伸,欧亚内陆逐渐形成了以汉和罗马为两极,以帕提亚和贵霜为中枢的贸易交通体系。有关丝绸外传问题,学术界已多有建树,且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研究成果,⑦但对于丝绸贸易如何兴起的问题却论述不多。基于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考古研究,尽可能地对丝绸贸易的起源及其特征问题略做一番系统的梳理和阐述。

       一、丝绸贸易的起源

       朱杰勤曾说,“古代中西交通,实以丝绸贸易为开端”。⑧汉代以前,丝绸即已开始向外输出。除了大量的考古证据外,⑨《穆天子传》所记周穆王见西王母时,“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便是一明证。⑩及张骞通西域后,丝绸才渐被纳入官方交往的范畴,开始了大规模地外输,西域诸国逐渐普遍地认识了丝绸。因此,从国家间正式交往的角度来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发展丝绸贸易的开端”。(11)

       李希霍芬之所以以“丝绸”来命名汉代与西域诸国间的交通要道,是因为在中国出口西域的商品中,丝绸是最受崇尚、最受欢迎的商品,无论在数量或地位上,都没有哪一样能与华美的丝绸相媲美。(12)从当时的交往环境来看,丝绸不仅是中国通行西域诸国的名片,也演变成了西域诸国称呼中国或与此有关民族的一种代名词。两汉时期丝绸向外输出的方式,为我们考察汉代丝绸贸易的起源提供了可行的视角。根据古代文献提供的信息和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可将丝绸最初向外输出的方式,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纳贡。汉初,匈奴强而汉弱,汉向匈奴纳贡成了丝绸大规模向外输出的最初方式。匈奴的威胁造成了汉被迫向匈奴纳贡,因贡品中相当一部分是丝绸,所以在丝绸贸易兴起之前不久,汉地的丝绸就通过这种途径向域外输出了。如《史记》记载: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冬,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史记·匈奴列传》)

       孝文皇帝前六年(公元前174年),汉遗匈奴书曰:……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所以遣单于甚厚……服绣袷绮衣、长襦、锦袍各一……绣十匹,锦二十匹,赤绨绿缯各四十匹。(《史记·匈奴列传》)

       孝文帝后二年(公元前162年)……诏吏遗单于秫蘖、金帛、丝絮、它物岁有数。(《史记·匈奴列传》)

       后余岁,孝文帝崩,孝景帝立(公元前152年)……孝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史记·匈奴列传》)

       结合汉匈对峙的历史可知,匈奴对汉的威胁持续多久,则意味着汉向匈奴的纳贡也就会持续多长。公元前162年以前,所贡之物多为絮、缯、酒、米等物,但此后则改为秫蘖、金帛、丝絮,增加的都是金帛、丝絮等贵重物品。这一情形直至公元前133年武帝对匈奴发动攻势,方告终止。可以说,从汉朝立国至武帝在位前期,汉地的丝绸通过纳贡的形势外输的时间近乎六七十年之久。正如何四维所说,这种长时间的纳贡很可能也是引起丝绸贸易的因素之一。(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