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与制度演进:“一国两制”在澳门发展中的演进

作 者:

作者简介:
殷存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施养正,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原文出处:
公共管理评论

内容提要:

“一国两制”指除国防、外交由中央政府负责外,港澳在政治、经济、社会事务方面维持既有制度和高度自治,这对内地与港澳做出了明显的制度性区隔。然而,在回归后的发展过程中,澳门与内地的制度性区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解构,逐渐呈现从“区隔”走向融合的制度演进趋势。导致这一制度演进的机制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制度演进理论分析框架的研究分析发现,特定的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制度演进的关键解释变量,结构性变动导致既有利益格局的变动,从而引发制度性演进,而在“一国”的刚性原则下,制度演进有其特定的取向,亦即在“一国两制”的制度演进中,“一国”意涵所代表的因素将越来越活跃,而“两制”则逐渐从意识形态价值理念蜕变为行政和社会治理的程序性工具,这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9 年 05 期

字号:

      “一国两制”即坚持在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的原则下,澳门回归后仍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基于《基本法》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和实施“澳人治澳”。这一制度设计规定,澳门回归后除国防、外交外,具有由独立司法权和行政权构成的行政体制以及独立的民生福利体系,由此构成一种与内地相“区隔”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度基础。然而,回归以来,澳门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和人员交流急剧增加,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互动影响,从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始,澳门发展被首次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视野,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更是把港澳发展部分在规划纲要中独立成章,打破了与内地在发展规划上各自为阵的区隔,“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支持港澳提升经济竞争力并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在2016年发布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主动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对接。显然,澳门与内地出现走向融合发展的趋势,“一国两制”制度设计中某些泾渭分明的界线逐渐模糊,这就构成了“一国两制”在实践中的演进。

      关于“一国两制”在澳门实践的研究,已有文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在“一国两制”的评述上,“一国两制”被认为是一种双赢思维的特殊安排,是法制保障之“强强联合”。①从内涵看,“一国”是“两制”的前提,要全面贯彻“一国两制”,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两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相互尊重、不干涉内部管理事务②,这种关系可解释为“求大同”“存大义”的新型中央与地方关系。③港澳两地作为高度自由城市这一共同社会特性是得以“高度自治”并且实践“一国两制”的重要条件。④在新形势下,田飞龙则指出,原初的“两制”差异已有所缓和,“一国”在基本法秩序内的占比和支配力已大有提升,这是国家理性在基本法秩序内的正常发展,是“一国”在法理与法律秩序上的证立。

      对于澳门回归后的发展状况,有文献指出澳门经济发展有两个显著亮点:一是从“恢复性增长”到“发展性增长”,二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国际化的区域性经济贸易服务平台”的发展定位逐步清晰。⑤这是澳门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凸显自身优势的成果。⑥但更多研究集中在发展问题方面,比如,博彩业“一业独大”的增长模式短时期内可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但对澳门未来经济社会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负面影响;⑦这是一种“资源诅咒”视角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⑧,而曾忠禄教授则指出了澳门产业集中度高的原因不是产业结构单一,而是产业分布不平衡,提出限制博彩业的发展以及发展动态能力的观点;相反,学者许志桦指出“一业独大”是澳门经济的特征,澳门要实现多元化发展,不应该限制博彩业发展,而是要优化博彩业,拓展外部发展空间,确立“走出去”的发展策略。⑨博彩业独大、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人力资源短缺是澳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隐忧。⑩

      在澳门和内地关系发展的问题上,有研究指出这种关系变化是由于产业结构多元化问题是澳门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困扰着澳门的经济社会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11),殷存毅和施养正也指出事实上这是因为澳门可发展的空间与实现产业结构适度多元化之间存在矛盾,所以拓展发展空间是澳门未来发展面临的战略性选择。(12)邢文祥等人也强调澳门需要借助在区域合作中扩大休闲产业的规模,解决除博彩业以外其他产业扩张空间狭小和区域经济关联度不高等问题;同时,塑造更具潜力的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13)

      总之,已有研究文献基本属于问题导向型的研究,现实性较强,但对于“一国两制”实践研究的理论系统性或深度不够,从理论上对“一国两制”演进的必然性或机制的解释力不够,因此,本文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视角,通过对澳门经济社会结构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来分析“一国两制”框架下澳门和内地关系的演进过程,进而分析“一国两制”制度演进的机制,希望有助于提升对“一国两制”在实践中演进规律的认识。

      一 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逻辑及分析视角

      按照经典的定义:“制度就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它是为决定人们相互经济和社会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14)历史制度主义观点认为制度演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一般是按照“初始条件—利益格局变动—行动者互动—间断均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的制度”这一基本的理论逻辑来形成。所谓“初始条件”是指行动者在既有制度的当下所做的最初选择,作为制度路径依赖的分析起点,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个特殊时间点,被称为“关键节点”(Critical Juncture)(15),这个关键节点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后面的历史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16),这个重大影响就是通过导致利益格局的变动来传导的。利益格局变动影响制度变迁过程和结果的关键在于行动者、制度及结构环境关系的变化,三者中任何一种因素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新的制度变迁。从分析视角而言,宏观结构中可能导致因果机制的解释和分析的逻辑起点与最终归属都来自情境变化,因此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分析强调历史脉络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分析视角可以从三方面来体现。

      (一)强调历史脉络的重要性

      历史制度主义将制度变迁视为一种动态性的过程,将研究视角对准环境和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一种时间序列分析,被喻为“时间中的政治”(17),强调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偶然事件和路径依赖的综合作用,从宏观背景来分析社会、政治过程得以展开的中观或微观制度构造,由此追踪社会或政治过程的历时性。(18)在制度变迁问题上,历史制度主义关注两个重要概念: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前者强调制度本身有着很强的自主性,受到“收益递增”的影响(19),制度和政策一旦形成后,就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20),要改变其发展道路的成本将会非常高昂,就算制度在创设之初是低效的,但在制度创设者或受益者的竭力维护下制度会进入“锁定”状态。(21)后者则认为当面临外在的压力、制度本身的激励和新观念的引入下,旧制度将发生变迁,并提出了制度的“间断均衡”理论(22),强调“关键节点”对制度变迁的关键影响。“关键节点”是时间概念和事件概念两者结合而成逻辑排列的结果,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23)同时,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背景环境所提供的机会,而这种机会的出现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