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粤前夕的广东军政关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英俊,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广州 510631

原文出处:
民国档案

内容提要:

两广“六一事变”后,国民政府恢复了对广东的实际统治。鉴于陈济棠对抗中央的教训,为切实掌控广东,蒋介石在广东实行军政分治,国民党各派势力借机强势介入粤局。而地方实力派余汉谋视广东为禁脔,不容其他势力染指,由此他与政学系吴铁城、CC系曾养甫暗斗不断,军政对立愈演愈烈,并在日军侵粤前夕达到高峰。而引发军政对立的一大触发点,即是与地方行政有关的人事任免以及地方武装的归属问题。战前持续不断的军政对立,影响军政效能,不可避免地对广东对日备战工作产生一定干扰。这一阶段广东军政关系演变的状况,表明军政分治的做法并不适合移植于广东,而蒋介石有意维持此一格局,实折射出蒋利用军政矛盾控制广东的复杂意图。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9 年 10 期

字号:

       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军登陆大亚湾,正式实施蓄谋已久的侵略华南计划。负责广东防务的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不久前还曾扬言:“假定日军果来进犯,粤军必迎头予以痛击。”①然而,短短十天,华南重镇广州即迅速沦陷。华南战局溃败如此,固然与此时国民政府集中力量于武汉会战,不断从广东抽调兵力有关,但战前广东军政当局备战不力,亦为重要因素。

       军政关系是广东抗战史研究很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②,因为无论是战前的余汉谋与吴铁城、曾养甫,还是战时的张发奎、李汉魂与余汉谋,军政不睦、彼此颉颃,始终是其时广东军政关系的常态。探究广东抗战史不能不对此一“常态”加以解析。有鉴于此,本篇将着重考察日军侵粤前夕的广东军政关系,既往虽已有论著论及③,但囿于史料等原因,较为简略,一些人物关系、历史细节尚待厘清。因此,本文拟利用台北“国史馆”所藏档案及蒋介石日记等资料,对日军侵粤前夕的广东军政关系重新加以梳理。

       一、被打破的平衡:还政中央后的广东政局

       两广“六一事变”结束后,为切实掌握广东军政,使广东顺利实现从“陈济棠时代”向中央“直辖”的过渡,蒋介石着手对粤省党政军权力进行重新分配。在1936年7月中旬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因“倒陈”有功的余汉谋被委以广东绥靖主任之职,执掌广东军事大权。④ 7月2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决议改组粤省政府,任命黄慕松为广东省主席,曾养甫为广州市长。⑤粤局底定,蒋介石甚感欣慰:“到粤以来,军事政治,皆能如计处理,颇称顺利,实为从来所未有。”⑥

       但与此同时,随着中央势力强势介入粤局,还政中央后的粤政情形颇为复杂。1937年2月,复兴社的刘健群在向蒋介石报告粤军政情形时称:“广东因失意军人政客太多,且封建思想浓厚,故对党政多有不满,于刘维炽则指为贪污,于黄主席则言其多病不管事,于曾市长则疵其气焰太高,于王应榆则谓其个性太强,总之闲话太多。”⑦在此情形下,更传出陈济棠残余势力发动倒余的传闻。4月8日,军统向蒋介石报告,前陈济棠时代高级将领唐灏青、杜益谦、张达等人,趁陈济棠回国之际,极力联络余之部下张瑞贵、黄涛等将领,密议倒余。⑧改组后的粤省府内部,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汹涌。

       黄慕松掌粤后,因“(黄)为军界前辈,与余汉谋向有师生情谊(黄曾任广东陆军小学教官)”⑨,故军政之间尚可协调。黄慕松认为余“人亦宽厚忠贤”,并向蒋介石建议:“粤省至关重要,望能多派忠实干练幕僚辅佐幄奇兄,于国家前途,有极大裨益,亦有莫大之作用。”⑩黄之善意加之师生情谊,余汉谋自然也投桃报李,全力辅助黄慕松。据时人罗翼群的观察,黄主政后,“曾标榜下列四点省政措施:(1)军民分治;(2)澄清吏治;(3)惩办贪污;(4)整顿财政。关于第一点,黄任确比前任少受地方军人之干扰,过去常发生之地方驻军任意先行更派县长,追请省府追认之事情,未有发生。”(11)

       但黄慕松在粤执政未满一年,便于1937年3月20日因病去世,蒋介石遂致电余汉谋商议省府主席继任人选:“其继任人选能与兄合作者,似以吴铁城为宜,或林云陔亦妥,兄意如何?”(12)这其中除有商议外,应还有试探余的成分。对此,21日,余答复蒋:“伏念粤政不可一日无人主持,敬恳即指定妥员暂为负责,以安人心为祷。”(13)对于蒋之函电,余并未予明确回应,不过“妥员”二字颇能曲尽此时余之心态:蒋所提议之人选,可能都不切合余之心意,但余也不便反对(反对有可能也无用),故不置可否。林云陔因有胡汉民系背景为蒋所忌惮(14),蒋最终选择了吴铁城。同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吴铁城继任广东省政府主席。

       吴铁城,字子增,生于江西九江,祖籍广东中山。他早年参加革命,因孙中山器重,历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广州市公安局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等党政要职。不过,因自幼生长在江西,连他自己都认为:“以生长在外,地方渊源不足。”(15)地方派系色彩不强,有可能是蒋选中吴的重要原因,当然他与张群关系甚密,被视为是政学系要员这一点也相当重要。(16)蒋自然乐见嫡系势力入驻广东,以便自己切实掌控粤局。对于吴铁城而言,在黄慕松任广东省主席之前,他就“极垂涎粤省主席”,但又“尚恐未能与余汉谋合作得好,且又舍不得上海市长地盘”。(17)吴本人个性强势,在国民党内有“铁老”之称(18),早在1923年任香山县长时,为改造县城,发展商业,把西门城楼至长堤一带一些建筑拆掉,扩展马路,故后人有“吴铁城拆城”之说。(19)

       吴铁城主粤后,亟思有所作为。上任伊始,他就致电蒋介石,谈粤政现状与今后打算:“铁城莅粤数日考察所得知,粤政百废待举,而廉洁政治之树立,经济之建设,教育之改进,尤最切粤民之殷望,故非有健全之省府不能收推进之效。过去症结,第一失之于散,第二失之于滞,第三失之于弱,致凡百设施俱废莫举。现在着手尤以振作人心,转移风气,为当务之急,而各厅委人选,现正慎重考选,力求适人适所,能通力合作者为宜。”(20)4月27日,吴铁城在纪念周演讲,报告“治粤方针”,谈及政治建设,他指出:“政治建设之起点,首应整饬吏治,消极的应根除贪污,积极的应提高行政效率……于公务行政上尤应彻底革除散、滞、弱之积弊,此为推行新政之第一要义,所关至切,万勿漠视。”整饬吏治之外,他还强调要从改进县政、整顿警政等方面从事政治建设。(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