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现有的8个民主党派中,有5个民主党派是在香港组建或重建的,这就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回顾这几个民主党派当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帮助下,在香港的组建或重建历史,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历史发展,有助于我们了解认识香港在民主党派史和多党合作关系史上的特殊位置。 一、香港与第三党的重建 第三党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由一部分国民党左派人士和从共产党游离出来的人为寻找国共以外的第三条道路而组建的新党。1928年成立时,称“中华革命党”。这是一个以反蒋为主要斗争目标的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它承认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要由广大的劳动平民阶级共同完成这一革命,但认为中国革命领导权应当归属它。成立之初的第三党曾经寻求同共产党的联合,但由于第三党政策的偏差和当时共产党“左”的倾向,这种合作关系没有实现,此后,两党关系恶化。 1931年11月,第三党主要领导人邓演达在从事反蒋军事活动时被国民党蒋介石逮捕杀害,邓演达牺牲后,第三党顿失领导核心,中央机关陷入瘫痪,地方组织趋于零乱。这时,“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第三党的多数成员在黄琪翔等带领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1933年十九路军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中,黄琪翔、章伯钧等发表第三党领导人更是积极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福建事变期间,黄琪翔、章伯钧等发表第三党“解散启事”,声明第三党成员加入陈铭枢组织的生产人民党。随着福建事变的迅速失败,生产人民党亦自行解体,黄琪翔、章伯钧等数十名领导干部离闽赴港。福建事变的失败给第三党领导人以深刻的触动,使他们在挫折中醒悟,重新检讨过去的政治策略和斗争道路,从此开始由“排共”到自觉“联共”的历史转折。 1935年日本发动了华北事变,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各党各派各军各界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给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以极大的鼓舞和影响。黄琪翔看到中共八一宣言后,立即写信给章伯钧,指出中共是革命主力,要革命就要联合中共。在黄琪翔的赞助和支持下,章伯钧由日本返回香港,其他领导干部也从国内外各地赶赴香港。他们一致深感过去既反蒋又排共,在夹缝中战斗,是行不通的,“今后不应有第三条战线的厮杀”,“应朝向一个新的方向前进”。他们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机就必须抗日,要抗日就必须联共,要联共就必须迅速恢复党组织,以便与中共和全国抗日力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三党领导人在讨论重振组织的具体问题中,确定了以抗日、联共、反蒋为党的总方针,以推动抗日为党的中心工作。 1935年11月10日,第三党在香港九龙大埔道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将恢复后的组织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以表明反对日本侵略,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是党的恢复工作的中心任务。会议通过了《临时行动纲领》和《告同志书》,会议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推定黄琪翔为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总书记,新成立的党中央领导机关设在香港跑马地。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香港的成立是第三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它鲜明地提出了抗日、团结、民主三大要求,公开改变了过去对中共的错误态度,恢复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确定了联共抗日的方针。它的《告同志书》成为中国最先响应中共“八一宣言”的一个文告。 第三党在香港的重建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开始多党合作的标志。 二、香港与中国致公党的重建 中国致公党的前身是洪门致公堂,它以海外华侨为基础。洪门是我国清朝初年出现的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秘密组织。自19世纪中叶起逐渐发展到海外,以“忠诚爱国,义气团结,侠义除奸”为其宗旨,保护侨胞在海外的权益。孙中山为壮大革命力量,争取海外华侨,于1904年1月在美国檀香山加入洪门致公堂,被尊称为“大哥”, 并与致公堂领袖司徒美堂结识。1904年5月, 孙中山倡议并领导了“堂务改革”,重订新章程,规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经过改革和整顿的洪门致公堂由一个封建帮会性团体转变为初步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团体,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积极支持和参加了辛亥革命,为推翻帝制,创建民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辛亥革命失败后,致公堂处于涣散状态,与国内外的革命形势很不适应。司徒美堂决心组建一个统一的华侨政党,他于1921年从美国到香港进行组党活动,遭到挫折后,又从香港回到美国继续酝酿组党。1923年10月,由致公堂总堂发起,在旧金山举行了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决定改堂为党,并通过了《党纲草案》。1925年10月正式成立致公党,通过了党纲,选举封建军阀陈炯明、唐继尧为正副总理,党的总部设在香港。1931年10月,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在政治上虽然通过了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决议,但陈炯明、唐继尧继任正副总理致使致公党组织上涣散,许多地方存在堂党并存,堂党不分的状况。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致公党中央号召“各地党员以实际行动拥护祖国的抗日战争”。各地组织继承发扬海外华侨爱国救国的光荣传统,积极募捐为抗日筹款,回国投入抗战。整个抗战期间,募捐总数达几亿美元,有力地支援了祖国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