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前后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协议,大举进攻解放区。我中原人民解放军奋起抵抗,英勇突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此开始,美国的“调停努力”也宣告破产。此后短短三年,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美关系也开始了一个漫长的里程。在三十多年的过程中,中美从对立和对抗状态演变到相互谅解、合作和友好协商的状态,有了重大的发展。然而千变万化,直至现在,中美关系仍然可以隐约看到解放战争的影子,因此重温一下50年前的中美关系史,对现在和将来的外交关系,无疑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解放战争是中国急剧变动的复杂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涉及美国对华政策、中共对美政策和国民党政府对美政策。这些问题都带有历史的继承性、连续性,并且都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我们先来谈谈美国对华政策。

      历史上美国同中国发生关系,大约以1844年《望厦条约》开始,从这个条约签订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期间,中美关系实际上是不重要的、不平等的和敌对性的。就是说,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对远东事态发展的进程没有产生任何重大的影响,所以显不出其重要性;而美国又以一个最强大的工业国家欺侮软弱的半殖民地国家,并且从中取利最多,因而使中美关系处于不平等和敌对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比较重要、比较平等、后来又更加敌对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力量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盟国的利益要求打赢这场战争,所以此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全部注意力就在于:一是鼓励中国的两支主要力量——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共同起来动员各自的力量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二是说服苏联加入远东的冲突,帮助打败日本。为此,从1941年到1943年美国罗斯福政府逐渐形成了战时对华政策,它包括两个目标:第一,有效地共同对日作战;第二,在战时和战后把中国建成一个“大国”。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美国政府采取了支持蒋介石的方针,他们始终认为共产党“集团”将不得不服从“政府”的利益,从而大大低估了中国革命的力量。从以下几个事件行为中,可以看出,尽管美国政府内部争吵不休,但最终对华施行的原则都是支持蒋介石,解放战争中又发展到扶蒋反共。

      1.史迪威事件,由于国民党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1944年7月7日罗斯福接受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致函蒋介石,要求蒋任命史迪威“指挥一切中美军队”并授予他协调和指挥作战行动和全部责任和权力。但因为史迪威同样支持中共抗日,蒋介石就拒绝了罗斯福的要求,并要挟迫使罗斯福召回史迪威,由对中共存有偏见的魏德迈代替。从这一事件中,美国政府屈服压力,向蒋让步,说明美国扶蒋政策更明确了。

      2.赫尔利的使命,1944年9月赫尔利作为总统个人代表使华。在国共关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谈判中,赫尔利为代表的美国的立场是建立一个以国民党为主,但容纳共产党在内的联合政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赫尔利最初主张国民党作出政治让步而共产党交出军队。为此,赫尔利曾于1944年11月10日在延安与毛泽东共同签署了五点协议草案。可是当蒋介石拒绝这个草案之后,赫尔利又改变了态度,企图压服共产党接受国民党的三点建议。这是因为赫尔利相信,他的使命就是防止国民党政府崩溃,支持蒋介石并帮助他统一中国军队,由此赫尔利倒向蒋介石一边,使谈判陷入僵局。

      赫尔利的对华意见,在美国曾产生了分歧,并引起一场辩论,但辩论的结果,仍然是亲蒋的赫尔利和魏德迈获得美国政府的支持。赫尔利1945年4月2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告:“中国的军事机构、美国的军事机构、中国中央政府和美国驻重庆大使馆现在是一支队伍。”他声称:美国政策是“承认中国的国民政府,而不是任何武装的军阀和政党”。他在讲话中始终把中共与封建军阀相提并论。赫的这番讲话,说明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基本形成。

      3.马歇尔“调整”。1945年12月美国试图作出一个重大外交行动,即派遣乔治·马歇尔将军到中国去。他的任务是组织更广泛的联合政府,避免中国内战的爆发。美国的设计方案是,由美国出面调停,国民党让出部分权力给中共,同时着手民主改革以换取共产党交出军队,取消独裁的政府,把共产党联合统一到以蒋介石为首的政府中去,从而达到不战而降服共产党的目的。马歇尔来华的这一使命要求他一方面谋求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国内争,另一方面又要坚持单方面援助国民党政府。这一使命的内在矛盾为准备发动内战的国民党政府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迎合了国民党的需要。蒋介石利用马歇尔调停的机会争取时间,争取美援掩饰其军事行动,抓紧完成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最终公开了顽固坚持的内战方针,逼迫马歇尔让步,逼马歇尔改变态度服从国民党的需要。马歇尔虽然对蒋阳奉阴违的手法十分厌恶,但他支持反共的国民党政府的基本立场始终未变。据有关资料反映,就在马歇尔以“中立”身份调停国共冲突期间,美国对南京政府的援助,就其数量、范围、程度而言,都大大超过了对日作战时期。马歇尔调停使命,随着国共和谈最终破裂而完全失败,但蒋介石无疑是马歇尔调停的最大受益者,他利用这一调停几乎达到了自己的全部目的,甚至由于马歇尔的调停,促使蒋介石等人形成了战后对美政策的一个基本设想和信念,即坚信在国共冲突中,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始终无条件地支持国民党政府,不会或不能抛弃它,这一设想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始终是蒋介石集团发动和坚持内战的精神支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