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位未定论”溯源

作 者:
苏格 

作者简介:
苏格 作者为外交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台湾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借朝鲜战争爆发之机,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抛出了一个“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台湾问题从此成为中美两国关系之间最大的争议问题。本文准备专就“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来龙去脉,作一追根求源的探索。

      一、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

      1943年开罗会议上作出了在战后将被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台湾归还中国的决定。在《开罗宣言》的拟订过程中,美国政府和罗斯福总统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然而,在台湾回归的出发点上,中美双方又有不同之处。对中国来说,台湾的回归是一件关系着国家领土完整和牵动着民族情感的大事。尽管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存在种种分歧,但两党都明确主张和坚持:战后台湾必须归还中国[①]。而美国促使日本交还台湾,就决不是基于中国民族利益的考虑。事实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台湾是被美国军方当作一个可对日本进行打击的目标来看待的。美国海军一直在秘密进行着进攻、甚至占领台湾的可行性研究。由于该项目的高度机密,以致于在任何文字材料中,均不得直称台湾其名,而必须称之为“X岛屿”。在五角大楼远东战略小组任职的乔治·克尔(George Kerr)曾于1942年初为美国军方准备了一份报告,其中就台湾的政治走向,预示了所谓“三条道路”,即:一是台湾“独立和自治”;二是台湾“移交中国”;三是先将台湾“托管”,后通过“公民自决”的方式决定台湾的“政治命运”。鉴于台湾对美国经济上和战略上的“潜在的”重要意义,报告认为美国不能“轻易将台湾交给中国人控制”[②]。

      二战时,美国之所以作出了同意台湾归还中国的决定,说明在权衡利弊之后,美国最高决策者认为此举对美国有着更大的战略意义。归还台湾,对美国有着“一箭双雕”的作用:(1)战时促使蒋介石抗日,从而扩大盟军的力量,尽快击败日本;(2)削弱日本的实力,同时有助于扶植一个较强大的和亲美的中国,以牵制日本甚至苏联。美国并没有放弃将来某时机利用台湾的打算。在开罗会议前夕,美国最高层决策圈在研究台湾归还中国之时,就曾酝酿过台湾是否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基地”及相关问题[③]。

      二战胜利后,在关于从台湾遣返日本公民的问题上,美国的态度甚至比国民党政府还要更加强硬。中国方面担心如果立即遣返所有的日本工程技术人员,就会给台湾经济发展造成困难,而建议分期遣返。美国政府则认为:在台湾保留“日本文职人员”会“威胁中国的和平与安全,并因此构成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和对美国利益产生不利后果”[④]。虽然中美双方达成妥协,但此问题的出现本身,说明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从视角到感情上的差异。中国方面关心的是战后台湾经济能否正常运转的“内政问题”;而美国所更为关切的却是使台湾在美国东亚战略棋盘上更有效地发挥牵制日本作用的“战略问题”。美国对台湾的情感不过如此,难怪数年之后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之时,美国政策就会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应当指出的是,战后初期美国奉行的是“先欧后亚”的政策。在美中关系中,其更多注意力是在中国大陆。然而,美国有关部门却对台湾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兴趣”。例如,财政部希望得到“任何关于中国人在台湾的财政计划的情报。”耐人寻味的是,国务院给美国使馆的指示密电并没有解释获取此类情报的原因,但却强调说:“目前此事不得与中国官员透露”。美国军方试图了解“可驻扎美国海军的港口”,[⑤]美国务院还指示使馆协助当时的战争部在中国大陆和台湾进行航空摄影和制图[⑥]。

      二、美使馆关于台湾“地位未定”的最初建议

      台湾光复之后,由于经济上的困难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当地人民不满情绪的高涨,引发了“二·二八”事件。国民党政府将此事件视为“叛乱”,并于3月初调兵镇压了起义。

      “二·二八”事件期间,由于局势动荡,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鼓吹“台独”。这时,美国驻台有关官员便建议美国政府:“立即以美国自身的名义或以联合国的名义”,对台湾局势予以“干预”,以防止“政府武装的大屠杀”。该建议得到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首肯,并于3月6日以其本人名义直接向国务卿用密电发送。美国这些“中国通”十分明白,一旦美国或是联合国“介人”,美国政府就面临一个怎么向世人交代的问题。为了对付国民党政府,美国驻华使馆建议:美国可称台湾只是被暂时“托管”,以后是会归还给一个“负责的”中国政府的。至于如何应付国际舆论,美国的谋士们也颇费一番脑汁。因为台湾已经归还中国,而要将一个主权国家的一部分再“托管”出去,这无论从国际法还是从道义上看,都是难以站得住脚的。为此,美使馆设计了一个阴险的谬论,这就是将台湾的“地位”硬说成是:“在法律上日本目前仍对台湾拥有主权”。文件的结论是:如果根据台湾这样的“地位”,那么,“直接的干预”就是“正当的”。[⑦]

      美国政府当时并没有直接干预台湾发生的事件。但此份文件最后有关台湾地位问题的推理部分,却为事后美国政策的调整埋下一个伏笔。这就是,美国一旦打算介入,那么,它便可以打着所谓台湾“地位未定”的幌子。此外,文件关于“美国人”在台湾“威信甚高”,美国的介入也“正是台湾人所期望的”这样的分析,给美国最高决策层留下了印象。美使馆的密谋虽未被华盛顿采纳,但美国还是对台湾政局施展了影响。司徒雷登给蒋介石的关于对台湾当局的不满的密信,是结束陈仪的政治生涯的原因之一。台湾行政长官公署被改为省政府,由前驻美大使魏道明担任省长[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