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中英关于香港归属斗争中的蒋介石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宝善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七队 南京 210003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内容提要: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摧毁了英国在远东的殖民体系,给中国政府收回香港带来了契机。蒋介石根据英国在远东有求于中国的事实,向英国提出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并收回香港。英国同意谈判却拒绝归还香港,仅表示战后可同中国商讨九龙问题。由于在谈判中英国顽固坚持这一立场,更由于蒋介石的软弱,致使中国失去一次收回香港良机。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忙于内战,仅将收回香港的希望寄托在美国人身上,在关键时刻美国却支持英国重点香港,蒋介石收回香港的希望完全破灭。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及新界)历来是中国领土。19世纪英国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强割、强租了香港岛、九龙、新界等地方,中国有充分的权利予以收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曾在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列强归还在华租借地的问题,但是遭到英、法等西方列强的蛮横拒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英围绕香港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外交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当时国民政府的实权人物蒋介石起了关键作用,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以时间为界分两个阶段加以阐述。

      (一)

      第一阶段,从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3年1月中英新约的签订。在这一阶段,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导致远东局势突变,形势利于中国。蒋介石要求“一刀切”,干净彻底地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收回九龙,在香港问题上持硬强立场,迫使英国作出让步,允诺“战后同中国商讨九龙问题”。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国在远东对日妥协,牺牲中国以换取其殖民地的安宁。在日本压力下,英国于1937年关闭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致使抗日所需物资不能运到中国,从而激化了中、英矛盾。珍珠港事件后,英军受到日军攻击,一败涂地。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先后失陷,缅甸岌岌可危。同时,日军的侵略导致了缅甸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为了保住缅甸和印度以作为战后重建英国远东殖民地的基地,英国不仅需要中国军队保卫缅甸和印度,而且希望蒋介石坚持抗日,维持远东局面。因此,英国自珍珠港事件后,开始寻求改善中英关系的途径。而在影响中英关系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为敏感的是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英国在远东的溃败以及有求于中国的事实,迫使它不得不考虑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问题,1941年6月,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讲时,表示英国准备在战后与中国谈判废除不平等条件。[1]

      然而中国政府要求的是立刻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为了迫使英国早日放弃在华特权,蒋介石于1942年2月亲抵印度,分别会见了甘地与尼赫鲁,并向印度人民发表讲话,公开支持印度的独立与自由,[2]促使大英帝国殖民体系解体。这种公开向英国挑战的姿态是前所未有的。在蒋介石的推动下,中国新闻界于1942年3月开展了抨击英国帝国主义的运动,要求立即废除不平等条约。这一运动到5月达到高潮,其标志是宋美龄从4月至5月连续在美国著文攻击英国,指出英国在远东作战不力,而且继续以帝国主义态度对待中国。她要求以抗战的名义到中国的英国大使馆的“大班们”滚回英国去。[3]

      在中英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问题上,中国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需要蒋介石在中国战场拖住日本,以配合其太平洋战场,因此主动提出与中国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和签订新约的谈判。美国政府同时给英国施加压力,要求中美、中英废约谈判同时进行。美国此举也在于排挤英国在华势力,达到战后独霸中国的目的,因为此时美国由于经济、军事的强大,已不需要通过不平等条约来控制中国。在各方的压力下,英国外交部于1942年6月发表声明,表示英国打算战后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并解决有关问题,但仍坚持部分废约,而且要等到军事形势发展到有利于英国时才谈判废约。[4]

      英国的这一立场使中国政府怀疑英国在废约问题上的诚意。蒋介石明确表示:“要么一刀切,不留尾巴;要么就不谈”。[5]在他眼中不平等条约已不存在,要紧的是通过谈判收回香港、九龙。他训令驻英大使顾维钧“研究并试探英国对香港问题的态度”,向英国提出“香港是中国政府渴望尽快解决的问题之一。”事实上,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已随中日战争的爆发而消失。一方面是日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列强根本无法在沦陷区行使治外法权及各种特权;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本不承认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列强也不可能在这些地方享有特权;在国统区,国民党也对列强的特权加以限制,使不平等条约名存实亡。

      1942年英国在欧洲战场的形势恶化,德国不分昼夜地轰炸其本土,在亚洲战场,英国更是一败涂地,希望中国政府出兵保卫缅甸。这种情况迫使其在对华废约问题上采取积极措施。1942年10月,英国政府发表声明,准备立即与中国政府谈判“立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之条约”。[6]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将英方废约草案送交中国政府,草案的主要内容是:废除在华治外法权,终止1901年辛丑条约;将上海、厦门国际租界归还中国管理;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交还中国;保护英国现有在华不动产产权等。[7]但草案中没有蒋介石至为关心的归还香港或新界问题,引起他的不满。在蒋的授意下,以宋子文为首的中方谈判小组修改了英方草案,提出废止1898年签订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方收回九龙。[8]中方的提议遭到英方的拒绝,英国外交部指示薛穆:坚决抵制中国的要求,即使谈判破裂也在所不借。[9]

      对于英国的这一立场,蒋介石表示“新界必须收回,条约内容如果不包括收回新界,他就不同意签字。”[10]这样中英谈判处于破裂的边缘。在此种情况下,英国表示“同情中国收回九龙的要求,愿在战后收到中方要求时加以考虑。”英国这一态度看似作出让步,但却没有承诺战后一定把九龙归还中国,与蒋介石要求完全收回香港的要求相去甚远,因而再一次遭到拒绝。此招不灵英国便采取软硬兼施的新招,一方面威胁说如果中国坚持要收回九龙,英国将放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打算,不再与中国签约;另一方面由薛穆出面私下向回国述职的顾维钧许若,说英国政府战后一定把香港归还中国,让顾去游说蒋介石在签约问题上作出让步。顾维钧在面见蒋介石时说,“英国有意表示友好,建立缔结新约,这是英国送上门的礼物,我们应当收下这第一份礼,可以在收礼时暗示一下,我们正在等着第二份礼物的到来。”[11]他建议先签订新约,同时公开声明希望战后英国归还九龙。顾维钧的劝说对蒋介石起了一定的作用。此时中美废约谈判进行十分顺利,已接近尾声。美国希望中美、中英新约能同时签订,就对中、英双方施加了压力,希望双方早日打破僵局,然而美国并未要求英国把香港归还中国,因此真正受到压力的是国民政府。蒋介石希望在1943年元旦与英美同时签订新约,以作为一个伟大的外交胜利来宣传,以巩固他的统治地位。在此种情况下蒋介石发生了动摇,他在1942年12月31日的日记及“本月反省录”中表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说“对英外交,颇费心神”,“九龙交还问题英坚不愿在新约内同时解决”,他只得“忍之”。他还写道:“待我签字后,另用书面对彼说明:交还九龙问题暂作保留,以待将来继续谈判,为日后交涉之根据,”[12]至此,蒋介石在签约问题上作出了让步。同一天国民政府正式表示,不将新界问题与取消治外法权签约合并提出,第二天中方在得到英方,“战后同中国商讨九龙问题”的保证下,签订了中英新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