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

作 者:

作者简介:
宋一秀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原文出处:
毛泽东思想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志愿。毛泽东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者和开拓者,邓小平则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集大成者和成功的总设计师。

      毛泽东是一位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形成了三套理论。

      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创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30年代,《实践论》、《矛盾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系统化。可以说,“两论”就是实事求是论,而《新民主主义论》则是哲学和政治学的高度统一。后来到了七大,毛泽东思想获得了全党的共识,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中。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和毛泽东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形成了一套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完成了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转变。

      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重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一套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在《论十大关系》中,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深入地阐述了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以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1975年7月13日,邓小平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说:《论十大关系》“我们在读改时,一致觉得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对国际(特别第三世界)的作用也大”。[①]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客观存在的政治和经济诸矛盾进一步作了分析,在更高层次上概括了《论十大关系》中的矛盾思想,初步构筑起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的科学体系。

      在《论十大关系》中,实际上提出了关于变革苏联模式的构想。毛泽东明确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②]对此,毛泽东提出了四个方面具体模式的变革问题。

      其一,关于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的发展模式,被视为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轻工业道路根本对立的、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但这是一条靠牺牲轻工业和农业,追求片面发展重工业的道路,所付出的代价是异常沉重的。一些东欧国家照搬苏联的经验,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损害。鉴于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训,毛泽东认为,决不能再走苏联、东欧的老路。因此,在经济发展方针上,毛泽东提出了区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在《论十大关系》中,他提出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的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他进一步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③]又说:“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④]说这是“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要走自己的路。他曾深刻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⑤]

      其二,关于经济体制模式问题。苏联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企业和个人利益。建国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是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这在恢复国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证重点建设方面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其弊病也日益暴露出来。在《论十大关系》中,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毛泽东进行了突破苏联高度集中统一模式的尝试。他提出中央向地方分权,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独立性,强调要使企业有“自主权”,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在企业管理体制上,他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原则,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相结合。这对于今天提高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其三,关于政治体制模式问题。苏联的政治体制模式,强调共产党的一党统治,排除任何其他政党的存在。在我国,毛泽东在八大期间曾表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想些方法来扩大民主,使人有讲话的机会。我国的政党体制,实行什么体制为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这是一个急需回答的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⑥]在此期间召开的座谈会上还说:我们搞两个万岁,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也万岁。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他进一步阐述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一个适合中国情况的民主政治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党体制,是我们党的一项建设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