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造什么样的房子?

作 者:
管宁 

作者简介:
管宁,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福建 福州 350000

原文出处:
学术评论

内容提要:

08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王澍《造房子》

       若干年前,笔者在一篇关于人居美学的随笔中写了这么一段题记:“在今天,当我们谈论建筑及其人居美学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功能与实用价值,以及它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而且要考虑建筑带给我们怎样一种心理感受和历史暗示,怎样一种情感体验和文化氛围,怎样一种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当我读完王澍先生的《造房子》之后,深感在城镇化大潮中,探索如何继承中华优秀的建筑文化与人居美学思想,创造属于当代中国本土的人居美学新范式,并能在世界建筑文化中产生新的影响,是一桩迫在眉睫的事情。

       王澍的这部《造房子》绝不是一般意义上建筑设计师所写就的建筑设计理论专著,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建筑学领域,而是在宏观和前瞻的视野中,思考传统之于我们今天现代化进程和人居美学再造的价值与意义,探索深厚丰富的传统建筑文化、营造技艺如何在当代的有机传承与再创新。这是由于王澍关于建筑设计的思考,是从对文化的宏观思考开始的,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考虑建筑设计问题的。他时常对追随他的弟子说:“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个文人”,“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趣,的事情”。这看起来不太像一个建筑师说的话,可正是这简单的几句话,却蕴含深意。无怪乎王澍先生私底下要嘀咕:几年下来,不知道这些话弟子们听懂了多少?

       作为建筑设计师,王澍的可贵在于:他几乎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思考应以怎样的文化姿态来面对造房子这件事,进而思考如何承继传统建筑文脉,以构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美学体系。在王澍看来,“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而“面对世界的态度比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①所谓的“态度”,就是一种理念,一种立场,一种情怀,不同的理念、立场和情怀,就会有不同的造物方式、造物手段,最终所呈现的创造物也就不同。王澍首先把视线投向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中,蕴藏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也蕴含着作为人造的小世界与大自然的关系问题。他以文人的角度来考虑建筑和人居问题,就将建筑上升到人与自然、文化精神与栖身之所的形而上思考。有幸的是,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和艺术瑰宝,为王澍含英咀华、采撷精粹提供了丰厚肥沃的土壤。他徜徉于诗意无限的中国园林之间,流连于意境悠远的中国山水画之中,经年累月,品鉴体察,感悟与提炼出属于他自己的建筑美学哲思和观念。

      

       童寯《东南园墅》

      

       陈从周《说园》

       “曲折尽致”得真髓

       中国园林作为一种人居美学,经由中国古代完美的建筑语言的塑造,尤其是凝聚了中国文人深厚的美学理想,将文人士大夫的文雅、野逸情趣演绎得淋漓尽致,由此形成东方人居生活的独特韵致。今天看来,依然可以说是人类居住美学的最高典范。“作为文人”的王澍,不仅痴迷于园林,更对园林有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洞见。他对园林典籍了然于心,对古代造园人也心存艳羡:“李渔是我欣赏的另一位会亲手造园的文人,他的文章涉猎如此广泛,饮食、起居、化妆、造房甚至讨论厕所,讨论游船上窗格该用什么文雅图样。他和袁枚相似,敢开风气之先,甘冒流俗非议,反抗社会,但敞开胸怀拥抱生活。这类文士是真能造园的,我们今天的社会同样需要这样一种文士去和建筑活动结合,但培养这样一种人,一种本土文化的活载体,恐怕是今日大学教育难以胜任的。”②

      

      

       “曲折尽致”的回廊设计

       他可以不厌其烦地每年春天都带领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苏州看园子,以至有艺术家朋友不解地问:“那些园子你怕是都去过一百遍了,干嘛还去?不腻?”但正是这样不断观看与琢磨,看出了属于王澍自己对于园林美学的理解,进而逐渐形成对于造房子的独特理念和思想。在他看来,“园林作为文人直接参与的生活世界的建造,以某种哲学标准体现着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态度”。③

      

       晚清第一园:扬州何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