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美学之父”泽基的审美体验及相关研究

作 者:
胡俊 

作者简介:
胡俊,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神经美学研究,通讯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622弄7号319室,电子邮箱:18602119410@163.com。上海 200020

原文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

“神经美学之父”泽基教授从脑神经机制的角度,持续研究视觉大脑、审美体验和判断,以及色彩、形式和运动等知觉与审美关系,获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聚焦泽基的审美体验研究,阐述泽基通过核磁共振的脑扫描实验,揭示审美体验激活大脑的特定区域位置,即内侧眶额叶皮层的A1区,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探索美的定义,最后延伸到审美体验与快感体验等美学核心问题的辨析。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神经美学”是西方学术界一个非常年轻、非常前沿的跨学科研究门类,主要探索人脑审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神经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泽基的研究努力和贡献。“1999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泽基(Semir Zeki)教授依据视觉艺术的研究成果出版了著作《内在视觉:探索大脑和艺术的关系》(Inner Vision:an Exploration of Art and the Brain),正式提出了美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神经美学(Neuroaesthetics),建立了第一个神经美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Neuroaesthetics),泽基也因此被西方美学界称为“神经美学之父”(胡俊,“艺术” 164)。近20年来,泽基潜心研究神经美学,依托神经生物学实验,研究视觉大脑、审美体验、审美判断、崇高与美、数学与美、形式与美学,以及色彩、运动等感知与美的关系等,在认知神经科学和美学之间取得许多重要突破。其中关于审美体验,泽基通过对脑部扫描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认为已经初步知晓审美体验的共同神经生物学基础。

       一、审美体验的脑神经基础

       美是什么,它居于被理解的客体中,还是存在于进行感知的主体之中,各种观点一直贯穿于各个时代,吸引了许多哲学家和学者们的推测。

       柏拉图提出了差不多主导几千年的美学理论,认为美存在于它自己之中,美是独立于理解它的主体的。然而,即使是他,也认为审美中的个体参与者是起决定作用的。柏拉图在《会饮篇》和《费德鲁斯篇》强调把“美”(beauty)当作个体之外的永恒存在,不过作为妥协的平衡,他在《大希庇亚篇》中指出美的(beautiful)是那些能愉悦参与者的眼睛和耳朵的。

       我们一直在追寻过去几千年来提过很多次的问题,即美是什么。这个问题,以一种接近神经生物学的方式,也被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进行了专门的推测。伯克在《崇高与美之源起》中写道:“美在更大程度上,是身体的某种能力,通过感觉的介入对人类的精神进行机制化运作”(Burke 175)。伯克认为有个独特的美的能力能够被任何和所有的感觉刺激到。因此泽基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自视觉、听觉等不同感觉的审美体验,是与相同的还是不同的脑区活动相关联?如果是后者,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与审美体验相连的大脑系统是功能专门化的,某一区域的活动是与视觉审美体验相连,而另一区域的活动是与听觉审美体验相连?

       不少理论家的观点都受到伯克的影响,康德也不例外。随着康德作品特别是《判断力批判》的发表,重点更多地转移到了寻找感知者的美的原则和审美价值。康德睿智地提出了这一问题:美的现象的存在条件是什么?以及我们审美判断有效的前提是什么?泽基把这些问题推到实验探索中,试图通过脑扫描的方法来解答康德的问题,探索美的现象是否有一个特别的神经条件的基础,是否有一个或更多的脑部结构提供这一功能。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在《艺术》(Art)一书中,寻找客体本身的共同和特别的一些性质,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认为其能够促发主体的审美情感。泽基认为,尽管贝尔把“审美情感”看作一个纯粹的主观的事,但是贝尔本质上追寻的却是引起所有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的形式。笔者认为,一般来说,虽然审美存在着个人体验的主观异同,比如同一幅画或同一处自然景观,有人觉得美,有人觉得不美,然而对于绘画作品《蒙娜丽莎》或作为自然景色的黄山,可能绝大部分的人都认同是美的。换句话说,如果个人的审美体验是主观的,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共同的神经组织能够导致个人的主观体验,即引发所有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虽然贝尔的构想和神经生物学是不相关的,但是泽基认为贝尔的观点促发了有意义的询问和思考,他指出贝尔的理论引发了神经生物学的思考,即大脑活动中是否有一个共同特质来负责“审美情感”。泽基希望通过实验来寻找审美体验的共同因素,即不管审美客体的来源如何,也不管审美主体的文化和经验背景的差异,大脑中是否存在一个共同机制能够支撑美的体验。

       泽基致力于寻求个体审美体验的共同的神经基础。2004年,泽基等针对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FMRI)技术进行脑部扫描,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即当主体观看美丽的绘画作品时,不管绘画类型是抽象画、风景画、静物画或肖像画,是否有脑区特别参与其中。进行脑部扫描前,每个被试者都观看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并把它们分类成美的、丑的和中性的。在被试者进行脑部扫描时,研究者观测到所有被试者的平均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signal,简称BOLD)的变化,被试者观看不同绘画种类时,产生不同反应(美的,中性,丑的),其中对比美的和丑的实验数据,发现当被试者感觉到美时,内侧眶额叶皮层(the medial orbitofrontal cortex,简称MOFC)被激活(Kawabata and Zeki 1699)。“实验的研究结果,让泽基和同事们认为内侧眶额叶皮层代表了所有美的神经关联性”(Huston,et al.13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