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乾道本《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几个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是宋代徐兢所撰的一本出访高丽的见闻录。

      宋代奉使高丽的使臣及随员依据自己的见闻,留下一批记载高丽情况的著述,有吴栻的《鸡林志》二十卷,王云的《鸡林志》三十卷,孙穆的《鸡林类事》三十卷,以及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还有无名氏《使高丽事篡》二卷。[1]吴栻、王云、孙穆出使均在元丰崇宁年间,在徐兢之前。几本以“鸡林”为名的著作或失传,或仅存残篇,只有徐兢书的文字部分完整地保存下来。因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作为文献的价值更可宝贵。《图经》以实地见闻,全面记述了高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山川、人物、礼仪、宗教、物产、习俗等,是研究高丽史、宋丽关系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徐兢还以亲身经历,详细记载了航海路线及日程,以及船队的组织、航舶装备和航海技术、航海路线,是科技史和海上交通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图经》以其翔实的史料价值,历来为治高丽史、宋史、中韩关系史、中外交通史的学者们所重视。

      《图经》问世已870余年,其间流传过许多种版本。刻于南宋时的乾道本是《图经》的祖本,曾一度失传。因而各种《图经》版本上的讹误长期得不到纠正,各种著述引用《图经》出现许多抵牾和谬误。版本的优劣是决定史料价值的前提,因而对于《图经》版本,应予以高度重视。笔者近年在点校《图经》过程中,接触到大量与《图经》版本相关的资料,感到有必要析缕乾道本成书、流传、失传、再现之始末,并就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祈方家教示。

      一、关于《图经》的成书

      徐兢随路允迪、傅墨卿使团使高丽在宣和五年(1123),他在《图经》卷三十四《海道·招宝山》条记载非常明白:

      五年癸卯春二月十八日壬寅,促装治舟。二十四日戊申,诏赴睿谟殿,宣示礼物。三月十一日甲子,赴同文馆听诫谕。十三日丙寅,皇帝御崇政殿,临轩亲遣,传旨宣谕。十四日丁卯,锡宴于永宁寺。是日解舟出汴。夏五月三日乙卯,舟次四明。先是得旨,以二神舟、六客舟兼行。十三日乙丑,奉礼物于八舟。十四日丙寅,遣拱卫大夫相州观察使直睿思殿关弼,口宣诏旨,锡宴于明州之厅事。十六日戊辰,神舟发明州。

      韩国史书《高丽史节要》卷之九仁宗元年(宣和五年)五月记载:

      宋遣礼部侍郎路允迪、中书舍人傅墨卿来。诏曰……

      徐兢出使年份明明白白,但后世各种著述却出现多种混乱性错误:

      一说出使在宣和六年。宋代陈振孙《直斋书目解题》称“宣和六年,路允迪、傅墨卿使高丽,兢为之属,归上此书,物图其形,事为之说。”[2]张世南《游宦纪闻》云:“宣和六年……是年有请于上,愿得能书者至国中。于是传旨,以徐兢为国信所礼物官。”[3]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4]沿袭了陈振孙的错误。清代官修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5]、《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6]都说“宣和六年入贡,遣给事中路允迪报聘。”清代有名的藏书家丁丙在《善本书室藏书志》中说“宣和六年高丽入贡,……继遣给事中路允迪报聘,公为国信所提辖官。”[7]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代辞书也有同样错误出现,《辞海》“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条说:“兢于宣和六年(1124)奉使高丽,就其见闻所及,著成此书。”[8]《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中“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释曰:“作者于宣和六年(1124)出使高丽,据所见闻著成此书。”“徐兢”条说:“宣和六年(1124)为国信所提辖官,随使高丽,撰《高丽图经》四十卷上之。”[9]造成把《图经》成书年看作出使年错误的原因有二个:一是徐兢在《图经·序》中仅言“臣愚猥承人乏,获联使属之末。”并没有明写出使年份。《序》末署“宣和六年八月六日”,是写序的时间,不细读《图经》全文,容易产生出使和成书在同一年的错觉。二是《图经》所附《宋故尚书刑部员外郎徐公行状》称“宣和六年,高丽入贡,请于上,愿得能书者至国中。继遣给事中路允迪报聘,即以公为国信所提辖人船礼物官,因撰《图经》四十卷。”宣和六年出使之误源出于此。

      还有一种错误,以为高丽国睿宗薨逝于宣和五年。蒋复璁《宋本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序》说:“宣和五年,会高丽王王俣之丧,徽宗令奉议郎徐兢随国信使给事中路允迪出使奠慰,是年五月兢等经定海放洋。”这里出使日期无误,但把徽宗发诏之年搞错了,也是由于没有详检文献之故。

      《图经》成书于徐兢奉使归来的第二年,即宣和六年(1124)。《图经》是一部奉使实地见闻录,但也参稽了许多前人的著述。徐兢在自序中说:

      谨因耳目所及,博采众说。简汰其与中国者,而取其异焉。凡三百余条,厘为四十卷。物图其形,事为之说,名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臣尝观崇宁中王云所撰《鸡林志》,始疏其说,而未图其形。比者使地,取以稽考,为补已多。今臣所著《图经》,手披目览,而遐陬异域,举萃于前,盖仿聚米之遗志也。

      徐兢撰《图经》“博采旧说”,参考了不少前人文献,然其耳闻目睹的实录,却占该书绝大部分。“物图其形、事为之说”,是《图经》区别于其他奉使著作的一个鲜明特点。徐兢多才多艺,是当时一位著名书法家,宋高宗称“至若绍兴以来,杂书、游丝书,惟钱塘吴说;篆法,惟信州徐兢。”[10]宣和末年置书学,从徐兢为书学博士。[11]徐兢又是一位画家、张孝伯《行状》中称“画入神品,山水人物俱冠绝。”正由于徐兢具有书画方面的特殊技能,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物图其形”,把奉使所见图录下来。

      徐兢撰成《图经》后,受诏上之御府,自家藏一副本。徐兢生前是书并未付梓。《图经》成书后仅二年便遭“靖康之变”,金人灭北宋,御府中的《图经》毁于兵火。徐兢家藏副本在靖康丁未(1127)春,借给同里人徐周宾,因战乱也丢失了。其后十年,徐兢之兄徐林在江西任转运副使,徐兢去探亲时,听说有位“北医上官生”得到这本书,赶紧访求,“其无恙者,特海道二卷耳”。[12]重新访得的《图经》完整无缺部分,只有“海道”中二卷。其他部分,丢失的是图,而不是文字。也就是说,文字部分全部幸存下来。徐蒇在跋语中说:“仲父尝为蒇言:‘世传予书,往往图亡而经存。余追画之,无难也。’然不果就。”徐兢在世时,《图经》已有“经”无图,但《图经》已手抄辗转流传。文字易抄写、图难以模画,所以徐兢才说“世传予书,往往图亡而经存。”《图经》成书后不及付梓,其“图”便佚失,实乃令人扼腕之损失!其“经”失而复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实录,又是不幸中之大幸!

      二、关于乾道本的刊刻

      乾道三年,徐兢的侄子徐蒇将《图经》仅存的文字部分于澂江郡斋付梓,是为乾道本,也是《图经》的祖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