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9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中的语法模式研究

      文章从词汇是最精密的语法的角度探讨评价系统中介入的体现模式。首先从语法的角度探讨了评价系统中介入的体现,重点关注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模式和特性。同时,研究了词汇和语法模式如何一起体现评价系统中的介入,并且对它们的语法性和词汇性进行分级。接着,探讨了评价系统中介入的不同类型的次范畴在词汇语法中的体现。最后,探讨了语法模式是如何与评价中介入的意义范畴相联系的。研究发现:1)原有的介入系统只从定位的角度确定,不够全面,我们增加了声音系统。2)语法和词汇在体现介入系统时形成一个连续体。3)作者声音是主导声音,其他声音也是作者选择的。4)定位的分级点越接近极点,自言性越强,越来越趋向对话缩约,声音和定位的选项越少。希望本研究能够对认识评价理论中词汇语法和话语意义的关系有一定启示,同时,有益于更容易地识别评价的次范畴。

      《外国语》,2019.2.2~10

      双关语的语义通达模型及其认知神经加工特征

      王小潞/郑伟

      长期以来,双关语一直被视作一种修辞手段或文字游戏,学者们以往多从结构、语用、美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其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随着对非字面语言如隐喻、幽默、习语、反语等加工机制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对双关语这个“古老”的话题产生了新的研究兴趣。他们利用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成像、眼动追踪等技术,开创了双关语认知的脑机制研究先河。尽管当前双关语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然而从当前有限的研究中仍可看出,成功理解双关语并体会其幽默效果的关键在于双关语两种词义的成功通达和维持,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语境和词义使用频率;在此过程中,左脑的语言加工优势在前期起到了语言加工的主导作用,但在后期的语义一语境整合以及幽默体会等环节中,右脑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115~128

      中文动词及分类研究:中文动词词汇语义网的构建及应用

      刘美君/万明瑜

      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发展,语言学成为“产”“业”“学”界寻求合作及突破的新契机。其中语言学语义资源的构建及标注问题成为了当前的一大热点及难点。文章针对中文动词语义分类问题,从理论研究、语义网构建及实践应用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理论研究上,文章以“框架为本,构式为用”的研究方法为基石,依循框架语义和构式语法以区分动词和构式之间的“形—义”搭配,形成“格式塔”(Gestalt)般互补。语义网构建上,以语言学分析为基础,语料实证为依归,通过“框架元素”与“定义性构式”来定义动词属性,使语料兼有词汇表征、框架阶层及语义标注等信息。语义知识库目前包含“沟通”“认知”“感知”“情绪”“评价”“社会互动”“自动”和“致使移动”八大类框架动词,已有效运用于多种基于语义及事件框架的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包括中文语义自动消歧,自动语义角色标注,事件框架甄别及故事自动生成。

      《辞书研究》,2019.2.42~6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