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澳大利亚军队绩效审计建设发展 (一)绩效审计发展状况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较早开展绩效审计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了绩效审计潮流,在此背景和机遇下,该国将绩效审计延伸到军事领域,经过近30年发展,已成为军队审计主流,审计内容基本涵盖所有军事单位和所有军事活动,包括国防装备采购、国防资源损耗、武器弹药安全、海陆空人员战备训练,以及法规制度评估、人员编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如2000年以来先后开展虎式武装直升机和F35联合打击战机采购跟踪绩效审计,指出涉及舰载操作、适航性、通信互联等多项能力缺陷,提出确定成本上限、按计划投入使用形成作战能力等建议;开展陆军单兵战备训练绩效审计,分析获得59%士兵完全符合作战标准的结论。截至目前,绩效审计项目占澳大利亚军队全部审计项目60%,绩效审计支出超过总支出50%,取得了良好的审计效益,促进了国防部、各军种部队的科学管理,推动了国防军事力量的现代化。 (二)绩效审计法规建设 1979年澳大利亚颁布了《审计长法》,首次将绩效审计纳入法律范畴,授权国家审计长对该国联邦政府定期开展绩效审计,拓展了审计工作的职能范围;1997年修订了《审计长法》,进一步规范了绩效审计对象的选择确定、组织方式、工作流程、审计报告等事项;2009年颁布了《国家绩效审计准则》,规定了绩效审计的范围、计划、质量标准、风险控制等内容;2017年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还在网站上发布了《绩效审计指南》,对绩效审计职能作用、工作程序、公开方式等作出规范。另外,澳大利亚军队审计机构根据国家绩效审计法规和标准,结合军队实际,也构建了绩效评价标准体系,为军队绩效审计有效开展提供了健全的法规制度支撑。 (三)审计力量结构编成 澳大利亚对军队审计工作采用国家外部监督和军队内部监督相结合的二元制审计架构,即国家审计部门和军队审计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对国防和军事活动开展审计。其中,军队内部审计体制实行垂直领导的委派制,国防部设立由国防部总监察长领导的审计委员会,按东西南北下设四个分支机构,负责对所在区域部队进行审计。目前,澳大利亚现役军人5.8万人,其中审计人员约315人,包括国防审计委员会编设的115人(管理审计处90人、调查复审处25人),以及聘请的各领域专家大约200人。 二、澳大利亚军队绩效审计流程 澳大利亚军队绩效审计按照《国家审计准则》和《绩效审计指南》明确的工作程序,分规划计划、项目准备、证据搜集、报告撰写四个阶段开展工作。 (一)规划计划阶段 审计规划计划分为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和操作计划三个层次,其中战略规划依据澳大利亚防务计划、战略重点和军队建设发展方向等制订,提交联邦议会协商;年度审计计划以重大装备采购、战备训练任务为重点,兼顾国防部长关注和社会公众关心的事项确定,报国防部长签发;操作计划是年度审计计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审计重点、任务分工、既定目标等具体内容,经国防审计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二)项目准备阶段 根据年度计划和操作计划,澳大利亚军队审计机构开展审前调查,了解审计对象状况,搜集法律法令、内控制度、建设成果等数据资料;研究细化审计目标和重点,确定审计技巧和方法,评估审计风险,完善绩效评价指标。通常在这个阶段,审计组对评价指标、风险调控、潜在问题等情况进行讨论磋商,邀请被审计单位人员面谈,最终形成较为详细、科学的审计实施方案。 (三)证据搜集阶段 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进行绩效评估,首先是对照指标,核实审计对象执行决策计划、推进事业任务、取得实际效果等情况,分析绩效成果与绩效标准差距;其次是分析原因,对执行效率欠佳、投入回报不高等因素进行分类梳理、分析量化,查找问题症结;最后是评估风险,建立风险模型,找出内控疏漏,评估对相关工作未来发展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或风险损失。 (四)报告撰写阶段 完成现场查证和绩效评估后,审计人员着手拟制审计报告,期间不断就审计情况、绩效结论、意见建议与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沟通,反复修改,形成拟议审计报告。不仅向被审计单位,还向供应商、承包商等利益攸关方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应在28天内书面反馈意见,并最终作为审计报告的内容反映在审计结论中。澳大利亚军队绩效审计报告一般分为背景简介、审计结果、附件三部分内容。 根据澳大利亚法令,国防重大项目年度审计报告需提报议会;有关国防费用的审计报告应及时向社会公开,但应遵循保密原则。公众可以在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和国防部网站自由查阅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