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19)02-0049-11 在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中,能够识别可靠的饮用水并加以利用,始终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一环。《孙膑兵法》中就有敌军“食氾水者,死水也,可击也”①之说,《墨子》则主张守城时要将城外水井“尽窒之,无令可得汲也”②。这两条史料点出了攻、防两种状态下饮用水的军事价值之所在。时至北宋,在集历代兵书之大成的《武经总要》中,更强调保障饮用水的重要性:侦查时,“令候骑前持五色旗,见……河桥揭白,水泉揭黑……以告大将”③,确保将帅及时了解当地水源状况。行军时,“凡军至处乏水,则视沙碛中有野马黄牛路踪,寻其所至,当有水;凡野外鸟兽所集或水鸟聚处,并当有水;凡地生葭苇菰蒲并有蚁壤处,其下皆有伏泉也”④。即通过观察自然物候寻获水源。下营时,“择地为先……不居无水及死水,恐渴饮致病”⑤,保障营地用水安全。取水时,“防毒有五:一谓新得敌地,勿饮其井泉,恐先置毒;二谓流泉出于敌境,恐潜于上流入毒;三谓死水不流;四谓夏潦涨霪,自溪塘而出,其色黑,及带沫如沸,或赤而味咸,或浊而味涩;五谓土境旧有恶毒草毒木、恶虫恶蛇”⑥,在防范敌军人为下毒的同时避免自然因素致毒。守城时,“城外五百步内悉伐木断桥,焚弃宿草,撤屋埋井,有水泉,皆投毒药”⑦,即通过破坏城外水源削弱敌方战斗力。 鉴于饮用水在维持官兵生命活力和影响部队作战效能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其军事价值自然不容忽视。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前贤似乎大多未能将宋夏战争中的饮用水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加以讨论⑧,笔者以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二点:其一,在传统的军事史视野下,比之于生产、征调、购置粮草、装服、兵器等军需物资⑨,补给、保障饮用水容易给人以无须赘言的印象;其二,除非是发生了针对水源地的直接冲突,否则在一般情况下,比之于更高层次的战略筹划或者战术实施,控制、利用饮用水往往被视为军事行动的基础环节。在上述两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后来的研究者便容易陷入观察上的“盲区”。有鉴于此,本文将饮用水视为一种具有独立军事价值的因素,重新梳理并考察宋夏战争期间宋军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宋夏围绕饮用水展开的较量以及宋军对饮用水军事价值认知、利用水平的发展趋势等问题⑩。不当之处,伏望方家指正。 一 宋军补给、保障饮用水的途径或方法 掌握发现、获取、控制饮用水的技术能力,是实现其军事价值的前提条件。宋夏战争期间,营建水寨或挖掘水井是宋军较常采用的做法,此外为了提高补给能力,西北宋军还曾发明了若干便携补水的工具或方法,可以说在技术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营建水寨,控制地表水 利用地表河流以补充饮用水,对宋军而言自然是最便捷的方法。因此,在建立要塞的过程中,河川沿岸通常是优选之地。然而为了确保城基足够坚实、防止丰水期河水涨溢淹毁建筑,要塞选址多不会紧靠河流,加之外墙工事普遍呈闭合形态,因此城寨与河流之间多间隔一段距离。这种做法平时固然无妨,可一旦开战,这段“空白”便极易成为饮用水保障上的“死穴”,给城中守军造成生理和心理压力,因此一种专门用于保卫水源的“水寨”应运而生。 水寨一般建于主体要塞之外,且多有独立的防御工事。例如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迁兵围麟州(今陕西神木县)。麟州地处宋、夏、辽三方交界之地,“据河外,扼西夏之冲”(11),“因山为城,最为险固”(12),然而城中却素因“无井”而“乏水”。宋真宗虽知“麟州据险,三面孤绝,州将戮力,足以御贼”,但担心城中缺水,“城外虽有泉水,列寨为防,而垣墙阔远,难于固守”。果不其然,开战之后,水寨即为夏军所占(13)。又如宝元二年(1039年),知麟州朱观请求“筑外罗城以护井泉”(14),宋廷从之。再如元丰五年(1082年)永乐城之战中,其城“依山无水,下滨无定河”,城外有水寨,“为井十四,筑垒营之”。然而西夏进攻之际,宋军守将因吝惜军粮不愿收纳寨外役卒,致其“持
锸掘垒为磴道”而争相逃入,夏军尾随,“遂夺水寨”(15)。上述记载,皆可印证水寨的功能是保障主体要塞供水,在空间上有独立性,需要专门营建、专人守卫。不过其工事难称坚固夯实,永乐役卒仓促之间竟能以普通工具于外墙凿出“磴道”即为例证。 从水寨向主体要塞输水的方式,应当是通过水渠引流。《武经总要》中虽然记有在“水泉有峻山阻隔”之地建设汲水、输水设备的办法(16),但这些器材在宋夏战区是否易于获得,此类技术能否实现,史无明载。然史籍中记载了庆州(今甘肃庆阳市)“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17)的情况,表明宋军由“涧谷”向“高城”输水的技术尚不成熟。元丰六年(1083年)十月,权知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吕温卿提出,鸡川寨“沙浅无源”,应“别修水寨”(18)。然至次年年底,秦凤路经略司便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就下修筑……遇贼围闭,外乘高险,下瞰水寨,不利守御。欲止开水渠,引水入城,凿池贮之,省功而可守”(19)。这段材料反映出水寨是通过水渠向主体要塞输水,同时也表明水寨容易成为敌军围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