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各国纷纷探讨建立金融监管体系,以应对危机的发生。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开始着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建立,其中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根据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我国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而金融审计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如何有效发挥金融审计的职能是我国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及其影响,指出金融审计的应对策略,不仅能对现有理论体系进行补充,而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建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1.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建立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欧洲货币常设委员会发布了《当前国际银行业的创新》的综合报告,报告中指出了金融创新发展中的风险点,并据此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这是此概念首次出现在正式报告中。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宏观审慎监管再次被提及,国际清算银行也强调了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巴塞尔协议Ⅲ》随后出台,主要对资本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要求。我国也从2008年开始探索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发展至今不断完善。 2.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发展历程 从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各国已经对宏观审慎监管有了初步认知,并且逐渐意识到宏观审慎监管对金融稳定的重要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总量平衡,我国开始探索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第二阶段(2009年~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组织、央行、监管当局等组织开始注重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和运用。2009年国际清算银行给出“宏观审慎”的定义,并指出要借助宏观审慎监管弥补微观审慎监管的不足。2010年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宏观审慎政策是指使用审慎工具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降低对实体经济不利影响的政策。我国在此阶段也由单个宏观审慎政策向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转变。 第三阶段(2011年~2014年):“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正式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并借此逐步开展金融监管改革。此阶段我国主要推进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与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方面,为应对信贷风险,央行根据各家银行的具体情况按月对其准备金情况进行调整。合意贷款方面,主要通过商业银行自行测算向央行上报贷款规模,主要目的是抑制地方银行贷款的过度扩张。 第四阶段(2015年至今):此阶段主要是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进行完善。2015年末,我国央行宣布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通过多项指标对商业银行进行约束,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对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委印发《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了新的基础。 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对金融审计的影响 金融审计在于经济监督职能的发挥,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利于宏观审慎目标的实现。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金融审计被认为是宏观审慎监管的组成部分。因此,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与完善,对金融审计在目标、范围、内容和人员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1.对金融审计目标的影响 金融审计的目标在于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日常经营等活动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检查,帮助被审计单位发现问题,并为其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建立后,金融审计目标得以不断延伸。从真实性、合法合规性来看,金融审计更加注重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早期识别,关注的风险种类也不断增加;从效益性来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进一步强化了金融审计目标。 2.对金融审计范围和内容的影响 随着宏观审慎监管范围的不断扩大,金融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也进一步扩展。近两年,我国央行正在探索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这样一来,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将更加完善。所以,金融审计范围也会随之扩大,金融审计的内容将更加多元化、具体化。可以预见,金融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将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金融审计工作的开展。 3.对金融审计人员的影响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内的评价标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相关的技术指标更加具体,对金融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宏观审计关键框架中逐渐有新的内容加入,金融审计人员则需不断扩充自身知识体系,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审计软件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金融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提高审计质量。 三、金融审计的主要任务与发展趋势 1.金融审计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多次会议中均强调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而金融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新时代,金融审计也进入新的阶段,主要任务包括四方面:第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最突出的风险之一就是金融风险,影子银行等问题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非法集资、非法互联网金融服务等乱象频发。因此,需要借助金融审计的监督职能,对潜在的金融风险进行预警和检查,以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二,通过金融审计减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习近平主席指出,金融的宗旨在于为实体经济服务。从目前的金融市场来看,实体经济获得的大部分资金是从金融领域空转后进入实体,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只有通过金融审计,才能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职能。第三,成为金融改革的助推力。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因此需要发挥金融审计的监督和检查功能。通过金融审计,对金融改革政策的落实情况、改革的效果等内容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推动改革的继续进行。第四,推动金融监管职能的发挥。金融审计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借助金融审计的专业性、多角度、全过程等监督职能的发挥,有助于弥补金融监管的短板,从而实现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