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官报》与清末官员的现代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白贵(1956- ),男,河北定州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河北 保定 071002;都海虹(1977- ),女,河北赤城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在读博士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河北 保定 071002

原文出处:
河北学刊

内容提要:

在晚清迈向现代化的社会变革进程中,清政府开始创办官报或支持商办报刊,宣传新政,引导舆论。在“开民智、开绅智、开官智”,促进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直隶省官方喉舌《北洋官报》大量报道国外的新知识、新思想、新道理,意在增长官员的学识,完善官员的知识结构,从中汲取各种有益的养料,用以改良中国的治国方略。《北洋官报》的创办使政府官员眼界大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末官员的现代化。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19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2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19)01-0201-06

      在晚清社会变革进程中,近代报刊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是变法图强的知识分子创办了大量报刊,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移风易俗,开启民智。随后,清政府也开始创办官报或支持商办报刊,宣传“新政”,引导舆论。在晚清新旧、中西观念的碰撞中,官报与民报一道,合力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一、晚清“开官智”需求与《北洋官报》的创办

      在“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人治时代,政府官员素质的高下直接关系到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晚清时期,国人进一步认识到“开官智”是救亡图存、兴国利民的迫切需要。梁启超认为“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1](P54)。清廷宣布仿行立宪后,慈禧曾以谕旨的形式强调,“内外百官俱有长民之责”[2](P5742)。“开官智”为“开民智”之先,只有“开官智”才能扫除清自强图存的障碍。为此,清末各级政府机构大张旗鼓地创办了一批新式官报,这些官报以官员为主要受众,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官员素质,促进官员的现代化。《北洋官报》则为当时各类官报中的佼佼者。

      1.《北洋官报》是直隶乃至中央政府的喉舌

      《北洋官报》于1902年12月25日在天津创刊,至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逊位,共出版3053期。创办《北洋官报》,是袁世凯在直隶推行“新政”的重要举措之一,从编刊到发行都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不少方面开风气之先。办报近十年间,取法日本,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并根据晚清实情,不断探索、实验新的编辑形式和技术,以完善宣传报道的内容与发行制度,使之已完全不同于传统报纸。该报双面印刷“官报每份一册,每册至少八页,多至十余页。开办伊始,间日一出”[3](P48)。第200期之后,该报改为日报。《北洋官报》筹办之初,即明确了办报性质和办报思想。每期固定的栏目和内容有宫门抄、要件、奏议录要、本埠新闻、外埠新闻、国外新闻、科学丛录等。后来,栏目不断调整和增加,内容逐渐丰富。每一栏目中刊载新闻的数量不等,但每条新闻都加类题。办报初期,广告为两页,后增加至4页、8页等。难得的是,几乎每期还刊载一整版大图,介绍皇家园林,各地风景名胜,更有各州县的新式学堂、新式工厂等新面貌的展现,甚至还有国外著名地标建筑图等。由于北洋在清末新政中的地位及天津的多重身份,在1907年清政府机关报《政治官报》发行之前《北洋官报》不仅是直隶的官方喉舌,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中央级官报的职责。

      2.《北洋官报》成为清末各地官报的典范

      《北洋官报》宣称“官报专以宣德通情启发民智为要义”[3](P48),但由于其主要读者对象以各级官员为主,所以其“开智”的作用并不能广泛辐射到平民百姓,而是在清末官员的现代化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北洋官报》创造了一种新的官报模式,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此,清政府发文推广,约在1905年前后各省官报才相继建立起来。江浙一带官报建立较晚,约在1908年开始创办。但各地官报创办以后,有的出现经营不善、发行不力、编撰人员缺乏等各种问题。于是,出版未几便停刊者,当不在少数。当时影响较大的官报除了《北洋官报》外,还有《南洋官报》《湖南官报》《河南官报》《四川官报》等。在众多停停复复的官报当中《北洋官报》为其中的佼佼者,出版近达十年,共3053期。从出版时长来看《北洋官报》对清末官员的影响作用相对其他官报来说更大一些。

      当时《北洋官报》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自上而下地在各级官员中发行,因而广受欢迎。后来,在直隶省外也增设了代销点,销行几乎覆盖当时晚清统辖的整个地域,影响遍及全国。1903年1月8日《大公报》记载“北洋官报出版以来,于论说、新闻、白话外模仿日本体例,插入铜板写真。京中各部院皆看此报,其各国使馆亦有谓中国新出官报,凡中外交涉事宜无不阑入,各使馆均甚喜阅,一查中国政务之事实,二查中国全部之现状。使馆之看报与各部院之看报不一宗旨也。惟士商阅者不多云。”[4]

      为扩大读者群,官报要求各地新式学堂内必须订阅《北洋官报》。同时,在各州、县大力倡行阅报社,以广见闻,开风气,并起动辅助推行官报。当然,官报最重要的读者群体还是官员。《北洋官报》发行前期,每期派发省内各州、县约3000份以上。而且,在最初几个月的报纸上常刊登《各属州县添够官报清单》,从一个侧面说明官报销行量不断上升。除了京师以外,其他“远近各省逐渐流通,全赖邮递迅速,销数方能旺,就山东、四川、湖南三省计之。现售将近二千份是报务日有起色之证”[5]。按此推算《北洋官报》的省内外发行量每期应在1万份以上。因此,从发行范围及数量上来看,报纸对清末官员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不可谓不大。

      二、《北洋官报》对现代化思想的广泛传播

      1.《北洋官报》以丰富的刊载内容广泛介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制度与政策,以便革新晚清官员的执政理念,开通官员的执政智慧

      晚清政府的三次改革维新,意在补救大国的尊严。因此,考察各国可资借鉴的制度、政策、法规是《北洋官报》刊载的重要内容。比如,对美国币制的研究考察,从第403期始至第425期止,陆续连载了12篇《美国圜法考》(圜法即货币——引者注)。外币侵入中国,流弊滋多,在政府着手整顿外币之际,《北洋官报》翻译了由美国人所撰写的关于美国币制沿革、价值源流的文章,刊发出来以供中国经济学家参考。此外,报纸所发经济参考方面的文章还有《各国货币制度考略》《日本调查算学记》《法兰西外国资本》《十九世纪经济概论》《论挽回银价降贱之法》《国家银行》《译日本中桥德五郎兴国三大策》《筹富新策》等。由于每期刊文的篇幅所限,大多数文章常以连载的形式出现。其中《筹富新策》连载多期,对西方国家的预算、统计、银行、税收等制度予以详细解读,并对比中国之制度,阐释了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法兰西外国资本》的连载,对当时法国与其他国家相互投资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甚至把投资方向、额度等详细信息全部列出。当时的中国对于在战争中屡胜大国的日本充满了好奇、羡慕和关注,维新运动与变法改良大都以日本为楷模。所以《北洋官报》刊发介绍日本各方面情况的文章非常多。《日本调查算学记》连载超过了20期,通过中国人与日本人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日本数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及其在实践领域中的运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