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9-10世纪我国陶瓷贸易的域外中转港现象

作 者:

作者简介:
项坤鹏,故宫博物院 北京 100009 项坤鹏(1983- ),男,《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主任、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古代陶瓷。

原文出处:
东南文化

内容提要:

9-10世纪时,我国海上对外贸易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标志之一就是瓷器的大规模外销。其路线大致可分为两条:一条自东海、黄海至高丽、日本等国,另一条自南海至东南亚、印度及阿拉伯地区等处。关于后者,东南亚地区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当时在东南亚地区是否存在中国瓷器外销的中转港,学界众说纷纭。从爪哇海发现的黑石号、印坦和井里汶三条沉船出发,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及考古材料,可以认为9世纪前中期在东南亚可能并不存在中转港;9世纪末,在黄巢攻掠广州之后,中转港才得以逐渐形成,其地点很可能是文献记载的“箇罗国”。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9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871.43;K871.4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通过海路与其他国家相互交流联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或者更早。缘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制瓷工艺的日臻完备等因素,及至9-10世纪时,我国海上对外贸易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标志之一就是瓷器的大规模外销。其路线大致可分为两条:一条自东海、黄海至高丽、日本等国;另一条自南海至东南亚、印度及阿拉伯地区等处。关于后者,东南亚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因为东南亚地处东西洋贸易的中间,尤其是马六甲海峡,更是非洲、西亚等地船只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的必经之地。在东南亚地区是否存在中国瓷器外销的中转港,学界众说纷纭。近些年来在爪哇海域发现了三艘沉船——黑石号(Belitung Shipwreck)、印坦(Intan Shipwreck)和井里汶沉船(Cirebon Shipwreck),打捞出水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及其他物品,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考古资料与线索,所以此一问题成为学界热点议题,且形成了不同观点①。鉴于争议未决,从该三艘沉船的考古材料出发,辅以文献材料及其他发现,重新审视下列问题仍然具有学术意义:彼时在中国瓷器的外销过程中东南亚是否存在中转港?如果存在,始于何时又处于何地?

       一、黑石号沉船与直航贸易

       9-10世纪时在东南亚是否存在中国瓷器外销的中转港?这是本文要着力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尽管目前在东南亚的不少陆地遗址(以港口遗址为主)均出土年代为相应时代的中国瓷器②,但多是零散发现,数量并不集中。迄今为止,并未见濒海或者近海区域发现有大规模的中国瓷器仓储遗址,因而也就无法据此来断定中转港的存在与否。所幸在爪哇海海域发现了三艘沉船,沉船上包括瓷器在内的船货种类构成、数量比例以及装船方式等恰可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线索。鉴于黑石号沉船的年代较后二者要早,先从这艘沉船谈起。

       黑石号船沉没于印尼勿里洞岛(Belitung Island)附近,是一艘9世纪早中期左右③自阿拉伯地区④而来的商船⑤。船货种类丰富,包括金、银、铜、铁、铅、骨、木、石、玻璃、陶瓷器以及香料等。除了香料和玻璃器外,绝大多数产品来自中国。以瓷器为大宗,约67000余件,占所有船货总量的95%。主要为湖南长沙窑产品,另外还包括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广东各窑产品,以及数件河南巩县窑的唐青花和近200件白釉绿彩器⑥。

       上述来自不同窑场的中国瓷器是如何汇集于黑石号船之上的?对于这批瓷器具体运销方式的解析,需得建立在对黑石号船及其所代表时代外贸模式分析的基础上。

       关于9世纪前中期阿拉伯商人与中国的贸易情况,《中国印度见闻录》卷一有较详细记载:

       (文献1)货物从巴士拉、阿曼以及其他地方运到尸罗夫,大部分中国船⑦在此装货……货物装运商船后,装上淡水,就“抢路”——这是航海的人们常用的一句话,意思是“扬帆开船”——去往阿曼北部一个叫作马斯喀特的地方。……从马斯喀特抢路往印度,先开往故临,……从马斯喀特到故临和海尔肯德海约需一个月,在故临我们加足淡水,然后开船驶往海尔肯德海。越过海尔肯德海,便到达名为朗迦婆鲁斯岛的地方。……船只抢路往箇罗国,……这里距故临并不太远,从海尔肯德海到箇罗国航行一个月。然后商船向潮满岛前进,……这段路程需要十天。接着我们起航去奔陀浪山,……随后,船只航行了十天,到达一个叫占婆的地方,该地可取得淡水,……得到淡水后,我们便向一个叫占不牢山的地方前进,……当上帝保佑我们平安地到达占不牢山之后,船只就扬帆去中国:需要一个月时间。……船只通过中国之门后,便进入一个江口,在中国地方登岸取水,并在该地抛锚,此处即中国城市(广州)。⑧

       (文献2)海员从海上来到他们的国土,中国人便把商品存入客栈,保管六个月,直到最后一船海商到达为止。他们提取十分之三的货物,把其余的十分之七交还商人。这是政府所需的物品,用最高的价格现钱购买,这一点是没有差错的。⑨

       译注者索瓦杰(J.Sauvage)考据后指出,《中国印度见闻录》卷一所记载的内容颇为可信,“为印度、印度支那和中国的历史和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而又时间确切的文献”⑩。而关于其书写年代,索瓦杰在“序言”认为是851年,据此或可推测其所记载的当为9世纪前中期之事。也就是说,书中提及从尸罗夫(即前文的“锡拉夫”,Siraf)起航的商船(们)与黑石号船大致处于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时期,且航行的首末两端也一致。这意味着在同一个时空范围对二者进行思考是合乎逻辑的。上述两则文献透露出当时阿拉伯商船是直航来华的,这并非单一事件,事实上在此之前此种现象已不乏见,如《唐大和上东征传》载:开元时(713-741年)“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舶深六七丈。狮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11)又如王虔休于贞观十四年(789年)任岭南节度使,在《进岭南王馆市舶使院图表》中载道:“今年波斯、古逻本国二舶顺风而至,亦云诸蕃君长远慕望风,宝舶荐臻,倍于恒数。”(12)由此可见一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