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案例教学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审计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富有创新性的审计活动开发成案例并用于教学,对于学员深化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审计业务的优秀做法、分析解决审计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的特点、类型及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案例的特点 案例需要基于事实进行开发,开发过程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案例情节应使学生能较快融入到案例情境中,以较高的参与感对案例中的争论点进行讨论分析。 一是案例要以事实为依据,体现真实性。案例开发要以实际发生为支撑,在主要内容和情节上不能虚构,而且不宜带有撰写者的分析和评论,案例中的素材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删减,所涉及的名称或数据出于保密考虑也可加以掩饰。 二是案例要含有评论点或争论点。案例提炼要注意具有隐含的评论点及争论点。对于问题已经解决的案例,要具有对解决方案的评论点,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对于问题有待解决的案例,要设计典型的、适于讨论的争论点,由学员在讨论中给出解决思路和方案。 三是案例的情节要有代入感。通过案例教学,将真实事件引入课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容易进入案例角色,有种进入现场身临其境的感觉,会不由自主地像案例参与者一样进行场景式的思考和分析,有一种运用思维、技术和技巧来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的真实“体验”。案例情节的代入感有利于学生体会案例场景、理解相关理论、提高分析能力。 四是案例开发有生命周期。开发案例就是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把典型实例或范例中蕴涵的知识、经验、方法等转化为学习者的一种应用能力和一种思维能力。开发案例要根据实践的发展要求选择素材,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选定、编写、入库、退库(当案例不能满足审计业务需要时需退出案例库)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二)案例的类型 根据案例的不同功能,将案例分为描述/评价型和分析/问题型两种。 描述/评价型。该类案例针对的是已经发生并解决了的事件或问题,会给出一种或几种解决方案。在实际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上,对事件的情况或问题的处理过程进行故事性的描述渲染,但一般不包括问题的处理结果和评价。该案例主要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深化,以及对比较好的技术方法的学习。 该案例在撰写的过程中,要注意设计评论点,这些评论点可以是案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也可以是解决方案的具体做法,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评论点,进而展开评论。 此案例中学生是观察者,站在客观的局外人的角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怎样分析,从中找出相关原则和原理。案例提出的问题、展现的矛盾或冲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等,都应该由学生独立思考,把实际情况与有关理论和知识联系起来,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分析/问题型。该类案例是对一个事件或问题相关场景、相关内容的故事性描述,案例中不包含已经解决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该案例主要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洞察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 该案例在撰写过程中要注意设计隐含的问题点或争论点,使学生读到这个案例的某些相关描述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置入案例场景,发觉此处存在某问题,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点,并展开讨论,给出解决方案,最后在多个解决方案中作出决策。 此案例中学生是参与者,要以主观的、参与人的立场,身临其境地来讨论问题是什么、事实和原因在哪里,从而进行分析和决策,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及思维的创造性。此类案例能够将理论知识与脉络化的实际情境结合起来,坚持问题与决策导向,对问题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等进行多视角讨论。此外,案例中所讨论的评论点或价值点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学生一眼看透得出相同的解决方案,没有讨论的价值,无法启发思路。 (三)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以案例为载体,所依托的案例是对经典事件或问题的开发,会考虑到理论与实务的结合,通过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和交流,可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应用水平,以及充分利用资料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教与学关系、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区别如表所示。具体来讲,案例教学作用如下。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是在事实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会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灌输式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相比,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涉及相关理论知识运用的评价,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理论知识。 提高对知识的整合应用水平。对于案例中蕴含的问题,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给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相关原理加深理解并灵活运用的过程。通过群体互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