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7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87(2018)04-0003-09 回归以来,香港居民的国家认同虽然呈曲折变化之势,但总体情况较回归前改善不少。然而,近年泛起的激进本土主义思潮过分强调本土认同,甚至将本土认同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对香港居民的国家认同造成冲击。在当前形势下,香港亟待建立一种新的更具普适性和稳定性的国家认同方式。基于香港社会国家认同现状及相关理论,本文借助宪法爱国主义这一分析工具并对其加以改造,提出要在《基本法》爱国主义的模式下,从制度和文化两条进路来构建和提升香港人的国家认同。 一、问题意识:香港人身份认同的实践表现 国家是政治和法律的共同体。对于个人而言,国家认同指个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该共同体,意识到自己具有该国成员的身份。①个人的国家认同往往会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到国家整合和社会发展。香港独特的历史背景造成了香港人对自身身份属性和社群关系定位的摇摆不定,尤其是近些年来身份认同问题被激进本土主义的话语挟裹,使得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成为一个愈加凸显的问题。 (一)香港人身份认同的演变 从历史维度考量,在百余年的发展中,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几经波折,分合聚散,既有迫于殖民势力的外力撕扯,又隐含着民族血脉的自然凝聚。这是造成香港人国家认同复杂而混乱的根源所在。②1842年以来,英国陆续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割让了整个香港地区。早期,香港华人社会无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同广东省密不可分、混为一体。直到1949年之后,香港人身份与中国身份的真正区隔才逐渐萌芽。③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港英政府采取封闭内地和香港边界、派发身份证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香港社会的控制。稳定的边界、相对独特的文化以及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使得香港人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生发出一种“香港是我家”的本土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伴随着香港和内地在文化与政治上的区隔而逐渐得到加强。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央政府开始与英国政府展开香港前途问题的讨论。按照中英联合声明,中国于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建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与内地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央政府于1990年颁布《基本法》,确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位,并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融入特区的具体制度设计之中,以保障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但是,面对“九七”这个富含政治意味的时刻,不少香港人却还没有做好应对转轨的准备。长期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香港居民对于回归社会主义中国还抱有疑虑,这种疑虑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香港人在自身身份认同上的变化。回归之后,“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开展了一项关于香港人身份认同的调查,持续关注香港人的身份选择。2008年之前,认为自己是“香港人”的比例在缓慢地下降,“中国人”身份认同则持续上升。2008年之后,对“中国人”的认同呈现持续下滑趋势,对“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则持续上升。④
图1 香港居民的身份认同 资料来源: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 回归之后,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香港人的国民意识没有显著提高,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人心回归是个长期工程。特区政府从1997年起,就开始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推行中国文化活动资助计划、开展师资培训等不同途径来增强香港人的国民意识。但遗憾的是,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多年来香港国民教育的成效与理想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2012年还出现了大规模的“反国教运动”,更令国民教育一度陷入低潮。 第二,香港人对内地的态度呈现出经济和文化上模糊、但政治和国族意识上清晰⑤的吊诡现象,且长期得不到改善。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带给香港的不仅仅是表象的经济变化,还有更深层次的与内地在政治和社会心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造成部分香港人对中央管治的过激反应,甚至将香港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投射到中央—香港关系上,加剧问题的复杂性。在后殖民主义话语的影响和渲染下,对比经过美化的殖民历史,部分香港居民对国家论述更为抗拒。 第三,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在近些年成为“港独”分子的炒作议题,引发一系列政治乱象。身份认同被“港独”分子用来强调香港和内地的差异,成为其构建区别于内地的香港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依据”。在激进本土组织“身份认同只能二选一”的语境下,“香港人”和“中国人”的身份愈发被人为隔离。身份认同问题成为激进本土主义者夸大内地和香港矛盾、煽动民众不满情绪的工具。但显然,香港人对自身身份的珍视并不妨碍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本土认同和国家认同分属不同的层次和范围,相应也有着不同的属性、作用和效果预期,在某种程度上,对本土身份的认同亦是国家认同的基础。 (二)香港人国家认同现状的影响 国家认同作为一种国民意识,反映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建构和整合起着关键作用,也是现代国家所需处理和应对的一项重要挑战。当前,内地和香港地区往来和融合的日益强化要求我们正视并重视香港人的国家认同现状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为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奠定基础。 国家认同的对象是“国家”,本质上体现为一种政治认同。⑥认同常常伴随着共有的信仰与情感,以及维系社会秩序的社会角色和身份,是将一个共同体内的不同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维系自身统一性、独特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与前提,其核心表现为个人对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价值和政治权威等要素的认同和支持。然而,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状态,个人的身份认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以多维动态的复杂结构呈现出来。当个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受到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宗教等外在因素的冲击时,其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心理变化通常会以某种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进而导致国家认同危机的产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一项复杂问题,就是如何应对国家认同问题带来的挑战。经济上国家控制力减小、宗教文化上的认同转移、地方意识凸显超越国家意识、民族认同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等均是伴随着国民国家认同感降低而产生的不良反应,⑧这些不良反应实质上是对国家政治合法性的质疑,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混乱与政治对立,给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带来威胁。英国苏格兰民族主义的兴起、加拿大魁北克对于自治的诉求、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分离运动的爆发就是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