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选举及其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冈,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王晓笛,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台湾研究中心助理。

原文出处:
台湾研究

内容提要:

论文分析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的结果、原因及其对岛内政党政治的影响。国民党此次在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长、乡镇市民代表和村里长选举中的得票率和席次分配均明显领先民进党。两党以外的第三势力唯有柯文哲当选台北市长,但在县市议员以下层次的选举中则有所长进。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对民进党执政状况的强烈不满,特别是中间选民在“韩流”和网络媒体的催化下,出现了大规模的板块挪动。这次选举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的“二合一”选举结果,增加台湾政党再次轮替的可能性。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9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18)06-0010-14

       2018年11月24日结束的“九合一”选举,与四年前的同类选举一样,将对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九合一”选举距离2016年1月的“二合一”选举已经将近三年,而距离2020年的“二合一”选举不到一年两个月,因此,我们与其将“九合一”选举视为对民进党当局的期中考,不如将其视为下次“二合一”选举的前哨战。这次选举导致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大政党执政县市版图发生大翻转,民进党执政县市数目由选前的13个剧降为6个(桃园市、台南市、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县、屏东县),国民党执政县市则由选前的6个(新北市、新竹县、苗栗县、南投县、台东县、马祖),增加到选后的15个;新增9个县市中有两个本属泛蓝掌控(花莲县和金门县),另外7个县市(台中市、高雄市、嘉义市、宜兰县、云林县、彰化县、澎湖县)则属于“绿转蓝”。代表白色力量的柯文哲在与民进党分道扬镳后,仍获连任,但只比国民党候选人丁守中胜出3200多票。就县市长选举的得票率而言,国民党48.79%,民进党39.16%,国民党领先9.6%(四年前为40%比47%,民进党领先7%),两者合计87.95%。在县市议员方面,国民党获得394席,略高于四年前的386席;民进党获得238席,大幅低于四年前的291席。此外,“时代力量”获得16席,亲民党8席,“台联党”5席,新党2席,无党籍249席。国民党得票率为40.39%,席次率为43.2%;民进党的得票率为31.05%,席次率为26.1%。①国民党所掌控的15个县市人口占全台湾人口62%以上;民进党仅占26%(与四年前的国民党类似),就是加上台北市,也不到38%。这一选举结果可能辐射到2020年1月的“二合一”选举,在出现大幅钟摆效应后,进一步发挥“西瓜效应”,增加国民党提前班师回朝(打破八年轮替的一般规律)的可能性。

       一、“韩流”与高雄选票结构的大翻转

       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有民进党大票仓之称的高雄意外成为选情最为扑朔迷离的热点。20年来民进党在高雄县市长选举中的得票数一直领先于国民党:1997-1998年领先3.5万,2001-2002年领先17万,2005-2006年领先11万,2010年(县市合并)领先50万(因独立参选人杨秋兴分去30万泛蓝选票,实际领先票数应为20万左右),2014年领先54万。在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在大高雄所获选票低于国民党0.8万票,2012年选举中高于国民党15万票,2016年选举中高于朱立伦和宋楚瑜合计票数40万以上。为此,外界在2018年10月下旬前普遍不看好国民党在高雄的选情。

       但在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提出“包容与爱”、改变高雄“又老又穷”现状的选举诉求,并采取不设立竞选总部、不进行负面攻击、“一瓶矿泉水”动员选民的竞选策略后,高雄选情热度迅速提升,在“三山”系列造势活动(10月26日、11月8日、11月14日)中展现了其对选民的感召力,迫使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也进行了系列拼场造势活动(11月11日、11月18日)。在“韩流”的冲击下,民进党凸显“改革不回头、斗阵顾台湾”的选举主轴,对“韩流”进行“抹红”,并以“相信高雄”、“希望的城市”等口号粉饰市政。韩国瑜阵营则以柔性和激情(军歌、夜袭、义勇军摩托车队大阵仗扫街)相结合的攻势,挑战主打“相信、希望、快乐”牌的陈其迈阵营,以贴近一般民众的简单明了的选举口号,弥补自己在市政议题论述方面的不足。

       选举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仅获得74万选票,退回民进党2005-2006年在高雄县市的得票数水准,比起四年前的陈菊足足少了25万票;而韩国瑜则在四年前杨秋兴所获45万选票的基础上,猛增44万票,比2005-2006年国民党的得票数高出27万。两党候选人所获选票高达163万以上,比四年前的144万剧增近19万。韩国瑜所新开拓的选票,有25万左右源于中间选民改变投票行为(占合格选民的11%),其他部分则源于上回不投票和新增的选民。中间选民是改变高雄两党选票结构的关键因素。

       根据过去四次大高雄地区选票变化规律,国民党的最低得票数(2014年)占合格选民的比例为20.2%,民进党最低得票数(2018年)占合格选民的比例为32.5%。这些选民是两党的基本盘,主要以政党认同决定投票行为。剩下的47%合格选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选民在历次选举中基本不投票,约占27%。②第二类选民认同两大政党,但不一定每次都出来投票。他们或因不满其所认同政党的政策取向,或因不满该党所提出的候选人(包括在党内派系斗争选边)而不投票。决定其投票意向的除了政党因素外,还有政策和个人因素。对这部分选民不宜简单称之为“浅蓝”或“浅绿”,因为其中有些人恰恰是因为政党领导层违背了其基本意识形态取向或利益而“含泪不投票”的。这部分选民的比例大约9%。第三类选民属于严格意义的中间选民(median voters)或摇摆选民(swing voters),其投票意向是选人不选党,重视具体候选人的政策诉求和人格特征,而不是其政党标签。他们在历次选举中可以投票给国民党候选人,也可以投民进党。如上所述,这部分选民的比例占高雄合格选民的比例大约是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