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美学研究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始的。四十年来,中国美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审美通史、审美断代史、审美范畴、人物美学、著作美学、专题美学等领域都有相当大的拓展,相关论著不断涌现。为什么说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美学研究是最近四十年才有的?众所周知,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晚清民初由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前辈学者引入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一股美学热潮,相关论著甚夥,但多是借鉴欧美或日本的成果,集中于美学原理的引入与美学理论的介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又掀起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的美学大讨论,此次美学热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美的本质展开探讨,形成了主观说、客观说、主客观统一说、客观说与社会说相统一的“四大派”。这次美学热的背景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故而政治意味颇浓。在这两次美学热潮中,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寥寥可数,个别成果涉及了经典人物、文本或范畴的研究。 1978年之后,又一次美学热席卷中国。当此之时,中国社会面临巨大转型,思想界丞需除旧布新,为新时期的到来鸣锣开道。美学又一次肩负重任,承担启蒙的功能。80年代中后期,美学的启蒙功能基本终结,90年代市场经济以来,美学研究步入了本该寂寞的学术研究的正常轨道。 尽管前两次美学热中少有中国美学研究的成果,但为80年代的中国美学研究蓄积了多方面的力量。首先,是研究人才的贮备。1949年前就已成名的宗白华、邓以蛰等,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脱颖而出的李泽厚,崭露头角的周来祥、蒋孔阳、叶朗等一批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生的学者,成为80年代中国美学研究的主力。其次,是研究范式的借鉴。在这两次美学热潮中,出现了大量美学原理著作,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亦写作于60年代,这些著作,多方面地吸收了西方美学或苏联美学的对象、概念、框架、体系与观念。而中国美学的研究,无论古今还是中外,并无既有成果借鉴,所以多从这些著作中寻求支持。 而80年代的美学热,又对此后的研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第一,为此后的中国美学研究储备了众多人才当时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都广泛招收美学研究生,这些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生,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美学研究的主导力量。第二,美学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美学的泛化,美学成为一个大筐,举凡服装、医学、体育、旅游、人体等,都贯以美学之名,各种文学与艺术门类更是如此,所以,中国美学研究,同样溢出了美学界的范围,遍布音乐、书法、绘画、戏曲等诸多领域。篇幅所限,本文主要集中于美学界的研究情况,对四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做一梳理和评述。 一、中国美学研究的简要回顾[见英文版第42页,下同] 首先,还是从历时性上,对中国美学研究作一简要回顾。 1978年之后,第一部中国美学的研究著作当为施昌东的《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评述》(1979年)。该书以“美”为核心,对先秦诸子有关“美”的言论进行了梳理与评析,方法论上仍以唯物、唯心两条路线斗争史观展开叙述。由于范式陈旧,本书影响不大。1981年,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两部著作面世,一时洛阳纸贵,引起广泛关注。前书是一部论文集,收录宗白华在1949年前后写的美学文章22篇,其中涉及中国美学的文章9篇,如《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等。这些文章虽然篇幅不长,却言约旨远,提出了大量重要观点,对此后的中国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美的历程》以雄浑阔大的视野,精妙洗练的笔触,围绕着美的结晶——文学与艺术,从远古以迄明清,历数传统中国审美趣味、艺术风格及其文化精神的变迁。李泽厚以实践论和“积淀说”统摄全书,处理得相当高明,使此书颇富理论深度,更兼其对材料的运用自如,文笔凝练优美,极具可读性,至今仍为畅销书。更由于李泽厚在80年代思想界的崇高地位,此书在整个知识界产生极大反响,成为美学热潮的强大助推剂。可以说,这两本书客观上大大地推动了此后的中国美学研究。 现在看来,80年代的中国美学研究,不仅仅是一个起步期和奠基期,同时也是一个爆发期和兴盛期,相关论著不断涌现,学术活动日渐增多。据统计,1979年至1987年间,中国古典美学研究“大约发表了近500篇研究论文。更为突出的是有20多部研究专著相继出版”①。大部头的美学史著作,如李泽厚和刘纲纪的《中国美学史》(先秦卷、魏晋南北朝卷)(1984年、1987年)、林同华的《中国美学史资料论集》(1984年)、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1985年)、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1987-1989年)、郑钦镛和李翔德的《中国美学史话》(1987年)等。再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在80年代推出的“文艺美学丛书”,里面有多部中国美学的著作,如宗白华的《艺境》、叶朗的《中国小说美学》、肖驰的《中国诗歌美学》、袁济喜的《六朝美学》、竺原仲二的《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等,皆有较大影响。资料汇编方面,1980年,由北大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选的《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下册)出版,该书第一次对中国古典美学资源进行了系统整理。他如胡经之主编的《中国古典美学丛编》(1988年)。江苏省美学会主编的《中国美学史资料类编》(1988-1990年),分“书法美学卷”和“文学美学卷”。这些资料,是对中国美学文献的初步整理,为此后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