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贫困的理论和实践 贫困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维度多样、层次多重的复杂现象,语言与贫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复杂适应系统。贫困对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成人语言的使用都有影响,影响前者的因素有社会环境的也有神经机制的,对于后者的影响则可以从社会网络和稀缺两个视角加以解读。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视角来看,语言能力对于经济社会状况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语言因素对于经济社会状况的改善来说是一个概率性条件。语言扶贫实践在中国反贫困事业中的作用与日俱增,语言精准扶贫的内涵也越来越清晰,稀缺理论则为语言扶贫提供了诸多启示。中国的扶贫实践为语言与贫困相关论题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有理由期待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将会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些经验。 《语言战略研究》,2019.1.12~21 态度系统的范畴化问题及其拓扑应对 田华静 王振华 评价语义框架下的态度系统是在意义范畴化基础上建构的。但是,在态度意义的范畴化过程中,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纵向层面上,态度系统里各范畴之间的分类依据和界限不够明晰;二是横向层面上,特定语境下的态度次级范畴在精密度层级上该如何在整体简洁性与精密度复杂性上保持平衡。本研究从拓扑视角出发,基于意义的不确定性和范畴化的动态性,尝试探讨态度系统的范畴化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发现,从范畴的动态演化来看,态度系统中精密度低的范畴作为次生范畴,其范畴化依赖于原生范畴(即认识对象)的范畴化;精密度高的态度范畴,其分类更多地依赖于语境,因此在应用态度系统进行语篇分析时,需要将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起来。从范畴的动态生成过程来看,态度系统中情感、裁决和鉴赏三个范畴之间的边界模糊性源自于态度范畴拓扑同化和异化动态过程中的临界点,采用双重标注法可以解决这种边界模糊性问题。 《当代修辞学》,2019.1.65~75 汉、英、俄存在句时空表征对比研究 王冬雪 王文斌 空间与时间普遍存在于世界,彼此的不同在于其在人类的不同语言结构要素、语法范畴及其所特有的划分与组合中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民族基于各自不同的时空观念与认知模式,在语言中呈现出不同的时空表征方式。从语言表象上看,具有空间性特质的汉语和具有时间性特质的英语都在存在句中呈现出较为明显且稳定的空间倾向和时间倾向。文章结合王文斌提出的“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观点,以存在句为切入点,并以汉语的空间性特质和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为参照,重点审视俄语存在句在时空表征上的个性化差异。经语言事实对比分析,文章发现:俄语因本民族对时空观念的独特认知而有别于汉语和英语,呈现出多样化、时空非对称性表达,并在很大程度上对语言的表征产生了影响。就总体而言,俄语在空间表征上与汉语具有交叉点,在时间表征上又与英语存在相似点。 《外国语文》,2019.1.63~69 基于体认语言学的英语语法教学 王寅 王天翼 随着语言学理论不断发展,现有英语语法教材的不少论述已经过时甚至不妥,亟须更新。国内外语法学家在这方面开展了很多探索,特别是Radden和Dirven提出的“英语认知语法”教学理念已经引发关注,但他们在理论阐发、条目梳理、体系构建方面仍显不足。文章尝试将本土化的体认语言学和英语认知语法相结合,以体认语言学为基础重构英语语法教学思路,贯彻“纲举目张、溯源求因、转变观念、意在更新、讲练结合”的原则,以期为英语语法教学带来新面貌。 《外语界》,2019.1.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