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09 “素养”(literacy),原指识字和读写能力,是印刷文明对于现代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随着大众媒介的兴起及其潜在威胁,个体除了学会阅读媒介传递的基本信息之外,还需要具备判断、选择和使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的概念及其教育实践也因此兴起。一般认为,媒介素养包括接受、分析、评价、创造四个部分。①其中,批评性的思维是媒介素养的核心目标,教育实践者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成为大众媒介的批评性阅读者,希望他们能够明晰地意识到媒介对个体经验和价值观念的形塑作用。②
图1 媒介素养的四要素 作为媒介素养的重要分支,以1830年代摄影术的发明为起点,视觉媒介在技术和商业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主流传播形态,对社会和个体施加着全方位的影响,视觉素养也在上述的四要素框架下得到了系统讨论。在视觉素养领域,最早引起关注的是电影和电视对未成年人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传播学效果研究的最初文献就来自对这一话题的持续探讨。不过,在20世纪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视觉媒介的受众因技术和资本的局限,基本无法进行视觉文本的创作和传播,因此对公众展开视觉媒介素养教育以“保护”为基本立场,各种机构均致力于加强孩子和大人的感知视觉世界的能力,保护他们不受电视媒介的负面影响;③在理解视觉语言的意义的基础上,主要考量的是加强对信息真实性的甄别能力,以及对于黄暴信息、刻板印象和意识形态控制的批评性思维。④ 然而,数字摄影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成熟不仅提供了新的视觉媒介技术,而且也改变了文本和受众的属性。虽然传统的视觉媒介机构仍然重要,但生产型消费者(media prosumers)和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平台上信息的主要生产者,他们所拍摄、发布和转发的视觉信息,从数量和影响力上均已接近和超过传统媒体机构。技术的革新和社交网络平台的成熟,都让生产型消费者成为信息的制造主体和传播主体;传统媒介素养教育所依赖的媒介机构-文本-受众的单向关系发生了改变,基于保护受众而展开的信息甄别和批评性思考的视觉素养教育,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实践。 针对生产型消费者而非传统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要继续关注视觉信息的识读、分析,而且还要关注视觉信息的转发、评论和创作。只有完整地将当下的视觉传播实践纳入素养教育的视野中,才能够帮助生产型消费者全面认识当下媒介技术和传播环境的特征,更有意识、负责任、有成效地使用当下的视觉媒介。因此,媒介素养四要素中原本居于末位的创造要素,实质上成为对大众开展素养教育的核心。⑤在当前的技术基础和媒介语境中,如何围绕受众的创造实践,去更新视觉素养的核心内涵及其教育的方式,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 由于针对生产型消费者的视觉传播实践的各方面的特征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本文尝试采取文献批评的方式对这些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抽象和分析,围绕生产型消费者的创作实践,探讨当前视觉素养的内涵和目标。发端于1980年代的素养研究的文化转向,为思考生产型消费者的视觉素养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框架。由于技术变革和平台革新,普通人的视觉实践完成了从“柯达文化”到“脸书文化”的转向。在这种整体实践文化的影响下,大众传播领域中视觉文本的内容和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挑战了新闻传播与社会关系的传统观念。基于创作和传播的上述变化,当下视觉素养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社会、文化和技术三个维度,分别对应了传播责任与伦理,社会认知和自我认同,以及多元文化与个体表达。 一、素养研究的文化转向 1.作为知识和技能的素养 对于媒介素养来说,最常见的定义是依据个体与媒介信息所发生的关联过程,以及因此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而展开的。例如,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缩写NAMLE)对于素养的基础定义是“对于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创作和行动的一系列技能”。⑥Hobbs将素养区分为类似的五个维度,包括了接触、分析、创作、反馈和行动。⑦Snelson也将媒介素养区分为五个基本过程,分别是接触、分析、评价、使用和制作。⑧Scheibe和Rogow则有所拓展,列出了媒介素养的八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接触、理解、知晓、分析、评价、创作、反馈和参与。⑨ 视觉素养的基本定义同样来自接触媒介的过程和所需的技能。它的出现和发展与战后美国的婴儿潮、1950年代电视的盛行,以及1960-1970年代影视本文作为教育材料和工具大规模进入中学课程等社会变迁和教育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对于视觉素养的讨论也积累了丰富的文献,人们通常将其视为与视觉语言、视觉思考、视觉传播和视觉学习相关的一套能力、素质、知识或者技术。⑩较早对于视觉素养作出权威定义的Debes在1969年将视觉素养归纳为一系列的基于视觉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个体辨别和理解视觉内容,促进视觉内容的创作,具备视觉素养的个体还应当理解和欣赏视觉传播中的“大师之作”。(11)为了与信息素养、视觉传播,以及数字媒体的趋势相呼应,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缩写为ACRL)在2011年提出的视觉素养定义在新的语境下延续了技能-知识的模式,包括为确保个体更加有效地发现、理解、评价、使用和创作不同类型的视觉媒介的一系列能力,以及让学习者能够理解和分析在视觉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中的语境、文化、伦理、美学、智识,以及技术的相关知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