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贿赂 在过去十年中,世界在打击贿赂(包括腐败)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更严格的立法、更严格的执法、刑事定罪(最高可被罚款近10亿美元)和监禁罪犯(最高可被判刑15年),在商界引发了冲击波。 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TI,即国际透明组织)将贿赂定义为“提供、承诺、给予、接受或索取利益,作为非法或违反信任行为的诱因”。 贿赂是包括贸易和投资在内的国际商业交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引起严重的道德和政治关切,妨碍良治和经济发展,扭曲国际竞争条件。跨国贿赂对受影响国家的人民有巨大的消极影响,破坏了公共问责制,同时转移了卫生、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重要优先事项的公共资源。 全球性公司有法律和道德义务诚实地开展业务。而这需要承诺、资源和对一系列风险(包括与贿赂有关的法律、政治、声誉风险)的持续管理。实施全面的反贿赂政策和管理制度是预防和纠正组织内部贿赂的根本。 全面实施和持续监控的反贿赂计划是保护组织免受贿赂和腐败风险的有效途径。内部审计能够很好地评估组织反贿赂计划的设计、实施和有效性。 二、打击贿赂的国际行动 (一)经合组织(OECD) 1997年,经合组织通过了《禁止在国际商业交易中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的公约》。2009年,又通过《关于进一步打击国际商业交易中贿赂外国公职人员行为的建议》。该建议的第十部分包括与会计要求、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伦理和合规性有关的原则。 1.恰当的会计要求。经合组织成员国需要实施法律法规,充分维护账簿和记录,披露财务报表、会计和审计标准,禁止建立账外账、进行账外交易或不充分交易、记录不存在的支出、错误识别相关责任、贿赂外国公职人员、隐藏涉及贿赂的虚假文件。 2.独立的外部审计。成员国如发现涉嫌贿赂外国公职人员行为迹象,应向管理部门并酌情向公司监测部门报告。 3.内部控制、道德规范和合规性。成员国应鼓励企业制定和采取适当的内部控制、道德和合规计划或措施,以预防和发现贿赂。 (二)联合国(UN) 200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反腐败公约》,包括预防措施、刑事化和执法、国际合作、资产追回、技术援助和信息交流五个主要领域。该公约涉及许多不同形式的腐败,如贿赂、影响贸易、滥用职权和私营部门的各种腐败行为,得到几乎所有联合国成员国的一致批准,索马里、苏里南和朝鲜除外。《联合国全球契约》第10条原则规定,企业应打击各种形式的腐败,包括勒索和贿赂。不仅需要员工避免贿赂、勒索和其他形式的腐败,而且要积极制定政策和具体方案,在内部和供应链内解决腐败问题。 (三)透明国际(T1) 世界银行退休官员Peter Eigen与9个盟友于1933年成立了一个名为透明国际(TI)的组织,总部设在德国柏林,以推动全球反腐败运动为己任。透明国际各分会在100多个国家开展了反腐败游说,从而推动腐败问题成为全球议程。基于此,经合组织通过了一项建议,将外国贿赂定为犯罪。 2017年,透明国际发布第13个“腐败感知指数(CPI)”,使公众认知世界上的高风险国家。其“清廉指数”收集了多个不同来源的数据,这些数据提供了商界人士和专家对公共部门腐败程度的看法。报告显示,2017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腐败感知指数”为满分。在180个国家和地区中,2/3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的腐败程度低于“0级”(即高度腐败)至“100级”(即非常廉洁)的中位数,全球平均得分仅43分,这表明许多国家的公共部门普遍存在腐败问题。腐败程度最低与最高的国家排名见表1、表2。
透明国际还提供指导,帮助组织以结构化的方式打击贿赂。如2013年发布的《反贿赂商业原则》和2017年发布的《全球反贿赂指南》,其中《反贿赂商业原则》为企业制定全面的反贿赂计划提供了框架。这些商业原则基于董事会对诚信、透明和问责等基本价值观的承诺。企业应致力于建立和维持一种以信任为基础、包含个人责任的内部文化,在这种文化中,贿赂是不能容忍的。
(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SO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由162个国家的标准机构的成员组成。它于2016年10月发布的《反贿赂管理系统:要求和使用指南》是通过开发反贿赂管理系统解决贿赂问题的首次尝试。该指南旨在协助防止、侦查及处理贿赂,提出以下要求:反贿赂政策和程序;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力、承诺和责任;合规经理或职能部门的监督;反贿赂培训;对项目和业务伙伴进行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财务、采购、商业和合同控制;报告、监控、调查和审查;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 可见,贿赂已被国际公认为犯罪行为。在过去20年里,经合组织、透明国际、联合国和ISO提出的建议显著提高了人们对贿赂负面影响的认识。结合各国强有力的立法和执法,跨国组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愿意打击外国贿赂和腐败。一些国际组织已制定指导和工具,以帮助各类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