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作为谋划全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特征,这里的政策主要是指社会公共领域,需要政府动用所拥有的公权力,按照社会公共价值来衡量和协调各方利益。在托马斯·戴伊等人提出的“政府行为”理论中,把政府履职的一切事务认为是公共政策,强调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而詹姆斯·安德森把公共政策定义为某一主体为解决事务或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有意识的行动,政策的制定行为主体不仅仅局限在政府,而是多元化的,注重政策的制定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导向的一种自觉意识,强调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即所谓的“政者,正也”,其本义是规范、控制,而“策,谋术也”,其本义是计谋、谋略。可以看出,公共政策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规范和治理是分不开的,在经济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阶段,社会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规范社会秩序和进行社会治理。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制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最大限度满足公众需求以及平衡社会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在其责任和能力范围内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宗旨制定一系列措施。公共政策的实施是通过相应的技术和法定程序,经过社会不同主体间不断博弈、竞争与合作的一项民主活动。 但是针对公共政策领域中的政策审计则不同,它是根据审计方法,利用已有的审计资源,应用审计相关职能,依据相应指标和制定的准则,在公共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对公共政策的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测评。其中,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是指执行机构和人员在实施公共政策整个过程,即从资源分配到形成绩效的过程,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在执行过程中对具体事务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有效收集信息和建立反馈机制,检测政策执行中的成本和效率。具体包括审计政策执行的组织、审计政策执行过程和审计政策执行的时间三个步骤。公共政策测定则是按照审计法定程序,运用绩效方法对政策进行定性、定量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综合各方面的有效信息和资源,作为对公共政策实施以及后续变化、改进或者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应该说,公共政策审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审计对象范围较广。公共政策审计相对于一般审计来说,所要审计的对象更为广泛,具体的要求也更高。因为公共政策往往是国家发布制定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相关政策,以实现国家治理为目标。二是公共政策审计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公共政策从政府制定到产生效果,是一个向下逐层传导的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制定和执行阶段,在政策具体实施的不同阶段,审计所要关注的重点和对象都不一致。在政策执行阶段,审计的关注点是考查政策的内容、标准是否统一,执行过程是否流畅,执行结果是否达到初定要求,政策执行部门是否存在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行为。因此,公共政策审计在不同阶段主要以审计为手段向立法机构提供意见和决策依据。三是审计要有全局观。国家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要考虑各方利益,对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价值诉求进行综合平衡,所以政策出台是从政府治理的全局性出发,在进行公共政策审计时,不同于一般审计思路,而是要将审计重点放在社会发展方向,从而发挥国家审计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来揭示问题、分析问题和反映问题。 二、公共政策审计是政府活动的组成部分 公共政策审计是对公共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是对公共政策进行纠偏的一种方法。因为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对社会进行治理,动用公共资源来协调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需要有一套公共政策评估机制对其执行进行纠偏,审计就是对公共政策执行纠偏的工具,因此公共政策审计是政府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共政策审计的标准体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为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分析的一套监督体系,公共政策审计有着严格的标准框架结构。公共政策审计的标准主要包括:效率效果标准、回应性标准、充足性标准、公平性标准、适宜性标准等。效率效果标准主要是衡量某项政策所需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最优化配置,尤其关注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与目标价值是否相符;充足性标准关注的是政策公布出来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决所出现的全部问题;公平性标准主要衡量政策效果是否达到了效率、效能和充足的程度,如果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则说明该项政策还有待改进,不能说是一项成功的政策;回应性标准是政策实施对社会产生宏观影响后,社会对该项实施政策的满足程度进行回应的情况;适宜性标准是对政策实施后的一个总体评价,即政策目标和结果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是否做到了兼顾公平。 (二)公共政策审计本质分析 从对公共政策活动的本质分析可以看出,政府主要运用公共资源制定政策对社会进行治理和处理社会相关事务。政策的出台关乎整个社会公众利益,政策的实施必定会涉及公平、公正等问题,具有公共性的政策在制定执行过程中出现阻碍因素时,就需要有一套相应的监督机制运行,从而对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并及时进行纠偏。审计便可以为公共政策进行纠偏,保证政策的制定实施实现社会公平,理顺公共秩序,这也就自然成为了公共政策活动的一部分。 正如罗伯特·罗茨所强调的那样,国家治理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方式,它的存在要有相应的约束监督机制才是一个完整框架,否则就会出现权力膨胀和寻租的空间。国家审计自然成为治理国家组织框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渗透到政策实施的管理过程中。但在这个组织框架内,国家审计又保持本身的独立性,在自身领域作出职业判断,提出治理国家的专业建议,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因此,一项被社会认可的公共政策必然具备相应的纠偏工具和监督机制。 国家审计部门作为专门监督经济运行规范的机构,以第三方独立职业角度来审查公共资源是否规范合理进行分配,其本质是为国家治理社会保驾护航,保障国家治理权力的运行符合既定的目标安排。审计部门承担了监督和纠正公共政策的职能,是对其程序公正性和结果效率性评判的有力工具,并作为一种反馈机制而存在。审计所具有的天然的专业性、独立性特征,使得其在公共政策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政策执行纠偏和结果评估作用。